裝點門面還是暗度陳倉?
胡軍華
中糧集團被認為是進口大豆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似乎是對這種指責的一種回應,中糧集團日前宣布上馬總投資達40億元的中糧天津糧油綜合基地,預計每年可收購、加工國產大豆150萬噸。
但是無論從新項目的選址、用途定位以及競爭對手的觀點來看,收購、加工150萬噸東北國產大豆困難重重。
在4月28日的奠基儀式上,中糧集團表示天津糧油綜合基地計劃總投資40億元,項目投產后,中糧集團在天津地區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將達到600萬噸,同時該項目將加強中糧加工國產大豆的能力,預計每年可收購、加工國產大豆150萬噸,對于擴大內需、推動東北國產大豆的種植業發展、提高豆農收入以及促進當地就業具有顯著帶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并不是收購加工國產大豆的合適選址。中國2008年自產大豆1600余萬噸,其中有一半來自于黑龍江,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到天津的鐵路運輸距離在1200公里左右,業內人士介紹東北大豆運到天津每噸運費要70~80元,因此中糧集團收購、加工國產大豆的最佳選址應該在黑龍江,在選址優勢上天津不僅不能與哈爾濱比,也無法與大連或者秦皇島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天津更適合進口國外大豆。
對于選址不適合加工國產大豆的疑問,中糧集團的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選擇在天津上馬新項目,主要是考慮接近銷區,而不是接近產區。
從中糧天津糧油綜合基地的用途定位來看,加工150萬噸國產大豆的計劃也被打上了一個問號。國產大豆出油率只有16%左右,低于進口大豆的19%;但是蛋白含量高于進口大豆,達到40%~42%,美國大豆蛋白含量只有36%~38%,因此國產大豆適合深加工,提煉濃縮蛋白和分類蛋白,進口大豆則適宜生產豆油和豆粕。
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中糧集團并不具有濃縮蛋白和分類蛋白的核心技術。益海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穆彥魁對CBN記者表示:“濃縮蛋白和分類蛋白的生產技術要求非常高,目前最前端的技術掌握在杜邦和IBM等少數幾家公司手里,我們曾經拉IBM入股,希望它將大豆深加工的核心技術轉讓給我們,但是沒有成功,IBM后來撤出了我們的企業,我們只能尋找杜邦的離退休技術人員幫助我們。”
中糧集團提供的信息也顯示,天津項目的主要用途并不是大豆的精深加工,如此國產大豆也就無用武之地了。中糧集團的資料顯示,天津糧油綜合基地建成后,每年將為華北及周邊市場供應230萬噸的植物蛋白、90萬噸的食用油、超過60萬噸的大米、面粉和飼料以及卵磷脂、異黃酮等精深加工產品。植物蛋白是一個比較含混的概念,豆粕和濃縮蛋白、分類蛋白都是植物蛋白。在記者質詢后,中糧集團方面確認230萬噸植物蛋白其實就是豆粕,并不是濃縮蛋白和分類蛋白。
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對CBN記者表示,實際上國內濃縮蛋白和分類蛋白的市場很小,對國產大豆的需求量也就不大,他認為中糧集團上馬的天津新項目主要目的可能還是擴張壓榨進口大豆的產能。
中糧集團雖然表示未來可以收購和加工150萬噸國產大豆,但并不是一個硬性指標,具體收購和加工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中糧集團的工作人員如此表示。
2008年,中國大豆進口達到3744萬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作為中國最大的本土油脂壓榨企業,中糧集團的12家工廠年油脂油料加工能力超過800萬噸,使用的大豆大都為進口大豆,天津糧油基地投產后,將使中糧集團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超過1500萬噸,有可能超越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團,成為中國加工能力最大的油脂加工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