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孟揚
不斷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更加趨于保守、穩健,對于主要與股票、利率掛鉤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更是望而卻步。但是,隨著對資本市場復蘇信心的增強,沉寂數月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逐漸回暖,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產品發行數量逐漸回升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的最新統計,2009年3月共發行結構性理財產品38款,發行數與上月相比,增加了52%,尤其是股票類產品數量有明顯回升趨勢。這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經歷了數月的低迷后,連續兩個月發行數在30款以上。
與傳統的股票、基金投資不同,結構性理財產品又被稱作“程式化投資”,它們通常以“收益公式”事先承諾精確的收益水平,讓投資者感覺能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因而一經推出,便深受那些投資期限穩定并有明確本金保護水平或預期目標的投資者的青睞。尤其在資本市場處于繁榮周期的2006年和2007年,結構性理財產品一度成為當時的明星產品,市場份額保持在40%以上,穩居股票類產品的第一位。
“與上一個周期的繁榮相比,此次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回暖呈現出兩個特點。”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張星介紹說:“一是發行主體以外資銀行為主,10家參與銀行中有7家是外資銀行,說明在經濟形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中資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時愈發謹慎。第二個特點是產品的操作策略更加穩健,絕大多數產品都設置了保本線,這主要是為了迎合投資者趨于保守的投資偏好。”
與中國市場掛鉤的產品受追捧
從理財產品掛鉤標的來看,依然延續了今年以來以利率、股票和匯率等標的為主的特點。統計數據顯示,在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掛鉤標的方面,利率掛鉤型理財產品有13款,發行占比為34.2%。股票掛鉤型理財產品有7款,發行占比18.4%。股票標的仍然主要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包括金融、能源、汽車以及消費品等行業股票。基金掛鉤型和指數掛鉤型理財產品均有4款,市場占比為10.5%。其中,基金掛鉤標的均為香港上市基金,基金所跟蹤的股票均為中國概念的股票,包括香港盈富基金、恒生H股指數基金、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ishare新華富時A50中國基金。此外,還有2款理財產品與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信用掛鉤。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財產品的掛鉤標的中,與中國概念相關的標的受到追捧。通過已經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的部分數據可以看出,多項經濟指標出現強勁反彈,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這些數據更加增強了機構對于中國率先復蘇的預期,部分銀行加大了聯系中國經濟的理財產品的開發。由于目前國內衍生品市場尚不發達,缺乏相關的衍生交易,銀行均借助香港資本市場進行操作,因此股票標的、基金標的均為香港上市的標的。
防范風險仍是第一要務
結構性理財產品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的創新業務,近年來逐漸走向成熟,也給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貢獻了重要份額。雖然曾因“零收益”和“偽結構”備受質疑,但是不可否認,在市場風險較高的情況下,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最低收益或本金保證,起到了風險規避的作用。無論對于機構還是投資者來說,如果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結構性理財產品仍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投資選擇。
專家認為,對于銀行來說,提高理財能力是當務之急。“銀行在做結構性理財產品時,應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如豐富掛鉤標的種類以及提高銷售人員的專業素質,此外在選擇標的市場時應更加謹慎,在產品銷售環節也應更加細化,明確向投資者揭示產品特征和進行風險提示,讓客戶在購買產品前了解該產品的結構和潛在的風險,避免今后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張星表示。
相應地,對于投資者來說,對結構性理財產品也不必因噎廢食,而是要做到知己知彼,選擇好投資的產品以及購買的時間。“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首先要考察標的市場的情況,避免盲目投資。另外,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包括是否保本、風險程度、投資期限等。特別是某些細化的條款,如贖回條款,很多保本產品都寫明了保本的條件是投資期滿,本金才能獲得100%保障,中間贖回可能會損失本金,這點應特別留意。”張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