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光飛逝,歲月滄桑,人類對追求完美、延續完美的愿望是永恒的,并一直在努力與探索著,創造科技與生活互動的無限可能……無論是仿生眼“阿耳弋斯2號”,克隆人,神奇頭盔“虛擬蠶繭”,還是在太空上玩“飛毯”的游戲,這一系列尖端科技無不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人類社會得以不斷地進步。
文/MaggieYu
無論時光飛逝,歲月滄桑,人類對追求完美、延續完美的愿望是永恒的,并一直在努力著、探索著,創造科技與生活互動的無限可能……無論是仿生眼“阿耳弋斯2號”,克隆人,神奇頭盔“虛擬蠶繭”,還是在太空上玩“飛毯”的游戲,這一系列尖端科技無不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人類社會得以不斷地進步。
“仿生眼”拯救羅恩
英國73歲老人羅恩在40多歲時患上了色素性視網膜炎,導致雙目徹底失明,在長達30年時間里,羅恩都生活在徹底的黑暗中,無法看見任何東西。不過7個月前,英國倫敦摩菲爾茲眼科醫院的專家給他裝上了一種高科技“仿生眼”,失明長達30年的羅恩終于奇跡般地重見光明。
這種高科技“仿生眼”名叫“阿耳弋斯2號”,它是由美國的“第二視力”公司發明研制出來的。在過去幾個月時間中,這種“仿生眼”已經在世界各地的患者身上進行測試使用,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18名盲人安裝上了這種“仿生眼”。
“阿耳弋斯2號”仿生眼的工作原理是模擬人眼的功能:吸收光線,然后將它們轉化成圖案,“仿生眼”依靠裝在眼鏡上的一副微型攝像機將圖像傳送到患者的視覺神經上。首先,安裝在眼鏡上的微型攝像機會將拍攝到的圖像進行數字化處理,然后無線發送到已經植入眼球里的一個超薄接收器上。接著,接收器會將數字信號以一系列電子脈沖的形式發送到安裝在視網膜上的一個人造視網膜上,人造視網膜由多個電極組成。然后,電子脈沖會誘導視網膜神經產生反應,從而通過患者的視覺神經將這些信號轉送到他的大腦中,最后在他的大腦中還原成“圖像”。
現在羅恩不僅可以分辨顏色,并且還能從事許多基本的家務活,包括洗碗、洗衣服等,而在此之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現在羅恩可以自由地外出散步,在馬路上跟隨著白線行走。此外他還可以分清不同顏色的襪子,不會再穿錯襪子了。
據醫學專家稱,這種高科技“仿生眼”將給成千上萬名盲人帶來重見光明的福音。50年之內,“仿生眼”科技的發展,應該可以確保像羅恩這樣的盲人能夠重新讀書看報。
“頭盔” 也瘋狂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神奇頭盔,名叫“虛擬蠶繭”,能再現視聽聞嘗等感官感受,從而讓用戶真實感受虛擬世界。比如,當用戶坐在他們的沙發上時,就覺得自己如同是在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觀光。他們還能愉快地聞到高山草甸上鮮花的芳香,感受到加勒比海陽光照在其臉上的熱度。此外,此頭盔還能讓用戶問候大洋彼岸的朋友和家人,如同他們在一間房子里似的。而學生們戴上這種頭盔,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古埃及、古羅馬或古希臘似的。
在此之前,科學家只能利用虛擬真實技術再現聲音和影像。可如今英國大學的科學家小組打造出了這種能同時實現多種感官功能的虛擬真實頭盔。他們表示這種感受如此真實,不得不稱這是在感受真實的虛擬。
此頭盔樣品通過無線與一臺電腦相連,電腦為此頭盔提供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相關信息。此頭盔有高清高動態屏幕,能產生比傳統電視黑10倍或亮30倍的圖像。連接一個化學品盒子的管子在用戶鼻子下釋放香味,另有類似的裝置能直接向用戶嘴里噴射風味物質,并能提供質地感受。英國沃里克大學的阿蘭□查爾姆斯表示此頭盔5年內可以上市銷售,將用于遠距離的商業大會、上歷史課的學生和希望感受異國風光的家人,當然此頭盔最可能在電腦游戲用戶中流行起來,特別是喜歡玩視頻游戲的人。初步估計此頭盔的售價將達1500英鎊,價格的確不菲。
逼真機器水母“飛揚跋扈”
據美國大眾機械雜志報道,人類采用令人震驚的精確性模擬動物生物習性制造成工程機械裝置,但是這些機器人并不完全像是自然界中它們的“同伴”,它們為人類做出了很大貢獻,實現了許多科學研究任務。
德國費斯托公司研制出兩種機器人,它們是依據水母的活動特征設計的,分別可在空中飛行和水中游動。在空中飛行的巨大機器水母是遠程機器控制,是由充滿氦氣的氣球漂浮在空中,由兩塊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作為能量動力。費斯托公司稱,這種空中機器水母的研發設計朝向“比空氣還要輕”的航空技術更邁進了一步。
另一種水下機器水母是球形,是個用激光燒結制成的密封艙,長著8根觸須,這些仿生觸須的構造取材于對魚鰭功能的剖析。每根觸須包含軟硬適度的“主心骨”,骨外面連著柔性的表面,表面分成兩個腔,壓力可以分別調整,使整個觸須向某個方向彎曲——設計者將這稱之為“鰭條效應”。每根觸須的頂端都有小鰭。受觸須帶動,小鰭像魚尾那樣劃水,推動機器人水母前進。它裝配了11個發光二極燈管,可使水下機器水母之間進行彼此溝通。
“克隆人”九歲了
意大利知名婦科醫生塞韋里諾·安蒂諾里說,他已“制造”出3名“克隆人”。如今這3名“克隆人”已有9歲,生活在東歐。
安蒂諾里在接受《今日》周報采訪時說:“我運用人類克隆技術幫助生育了3名嬰兒,兩名男孩和1名女孩,如今已有9歲。他們出生時健康,如今也生活得非常健康。”安蒂諾里說,自己使用的技術是對1996年克隆羊多利技術的“改進版”。不過,安蒂諾里未提供證據證實自己的說法,僅說從3名無法生育的父親身上提取細胞,隨后實施克隆。“在實驗室通過一種被稱作‘核移植’的方式讓女性卵細胞受孕,”他說,“鑒于這些家庭的隱私,我無法透露更多。”當記者提及意大利禁止這類克隆時,安蒂諾里說,他寧愿稱之為“革新療法”或“基因再重組”,而不使用“克隆”這樣的字眼。
法新社報道,安蒂諾里1994年因讓一名已絕經的63歲老婦懷孕而出名。兩周前,他宣布將為一名婦女人工授精而再次引發爭論,這名婦女的丈夫因患腦瘤已處于腦死亡狀態。如果成功,這將是意大利國內同類情況中的首例。
太空“飛毯”不是夢
繼2008年英國媒體報道哈佛大學的拉克斯銘亞南馬哈德溫教授展示了一個紙幣大小的毯子在空中飛行的新聞事件后,日本宇航研究機構一名官員近日披露,即將隨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再度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打算在空間站內實施毯上飛行和零重力條件下滴眼藥水等實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一名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若田打算從民眾建議的1597項實驗中挑選16項。提出這些建議的人中,年齡最小的是幼兒園學生,最大的是一名90歲老人。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一份報告顯示,若田到達國際空間站上由日本建造的“希望”號實驗艙后,將嘗試“一只漂浮在空中的魔毯”。“這在地球上無法想象,但人能在太空飛嗎?”報告說。按照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若田打算在國際空間站上嘗試疊衣服、俯臥撐、與另一名宇航員扳手腕等動作。這一機構將把若田嘗試這些動作的畫面交由日本媒體公開。美國航空航天局當天宣布,有意選定11日為“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日期。航天局高層定于6日開會,最終確定發射時間。如果順利隨“發現”號升空,若田將迎來自己第三次太空之旅。現年45歲的若天先后于1996年和2000年兩度搭乘美國航天飛機上天。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邀請企業“租用”宇航員的太空時間。宇航員可為企業做宣傳或實施科研實驗,收費為每小時550萬日元(約合5.5萬美元)。如宇航員需為企業攜帶物品上天,收費為每千克330萬日元(約合3.3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