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玉君 周萃
編者按 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表明,一季度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達4.58萬億元,前三月新增貸款分別達1.62萬億元、1.07萬億元、1.89萬億元,一季度信貸投放快速增長是否正常合理,信貸結構是否改善,信貸風險是否可控,其給銀行盈利帶來什么影響,這些問題正引起金融從業人士及有關各方的密切關注。從今天開始,本報將刊發一組系列報道——“聚焦一季度銀行信貸快速增長”,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分析解讀,請廣大讀者關注。
一季度信貸投放量之大令人咂舌。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89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加上前兩個月新增貸款量,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同比多增3.3萬億元,超過往年全年新增貸款金額,為歷年所罕見。
總體運行趨勢良好 不良貸款率仍呈下降趨勢
超常規的信貸投放能否確保資金安全?銀行放貸沖動下是否積聚著風險隱患?
在日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予以明確回應:“盡管今年前三個月,新增貸款已超過計劃的93%,風險也隨之而來,但是這些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劉明康表示,一季度信貸增量有產業資金和項目支撐。他介紹,新增4萬多億元貸款主要投向是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項目都進行過仔細論證,之所以在一季度放得很猛,是因為項目的環評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土地規劃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且投向非生產性領域,不會擴大產能過剩。
據透露,一季度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仍呈下降趨勢,加權統計只有2.04%,比去年年底下降了0.38個百分點。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大家講,到今年年底,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會得到很好的控制,銀行業的發展仍然是健康的。”劉明康說。
之所以能夠得出上述樂觀判斷,劉明康認為“全國有9000多億元的壞賬準備金,資本充足率在上升。加之去年整個銀行業利潤5834億元,創下全球紀錄,利潤增長幅度在30%以上,一季度全行業的資本回報率達到了17.1%,資本回報率仍在上升。”
與此同時,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提振了我們對商業銀行穩健運行的信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別提高4.2和6.4個百分點;城鎮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8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5.9%,增幅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經濟運行初現曙光,作為“順周期”行業,商業銀行發展前景自然也將樂觀。
巨量增長背后潛藏著風險隱患
盡管總體運行趨勢良好,但巨量增長的信貸背后還是潛藏著一些風險隱患,值得警惕。專家表示,結構與流向是防控風險需要關注的兩個關鍵點。
“貸款結構‘頭重腳輕’,中長期貸款占比較高,短期貸款過低,這樣不合理的結構配置使得未來資產質量惡化的可能性增大。長期貸款時間長,不可預測因素多,因此更難保證企業未來有足夠的現金流來還本付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本報記者。
從一季度新增4.58萬億元貸款的部門和期限結構看,居民貸款增加4223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4.16萬億元,同比多增3.0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971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8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4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占新增貸款的37%,對銀行未來風險防控形成挑戰。
此外,當前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過于偏重政府投資的大型項目,忽略中小項目,而貸款“壘大戶”的行為也容易形成銀行風險的集聚點。
建行某相關人士向記者坦言:“當前信貸投向確實存在過多流向‘房地美’的傾向。所謂‘房’是指房地產,‘地’指有地方政府信用為支撐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政府平臺企業,而‘美’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
“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資產只有適度分散才能降低風險。貸款過于集中于某一個行業、地區、客戶或貸款類型的話,一旦外部經濟金融條件有所變化,常會引發銀行的系統性風險。
專家表示,縱使是那些有政府信用支持的基建項目,銀行的信貸支持也不宜過分密集。郭田勇告訴記者,信貸資金大多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領域,存在諸多風險,比如項目倉促上馬容易導致實施過程出現問題。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商業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響其未來收益,再加上大型項目通常耗資巨大,回收期較長,難以保證到期時債務償還能力。而且從銀行的角度看,由于信貸規模較多投放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長期貸款比重較大,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有一定影響,這也對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投資拉動政策導向下,一些偏離“有保有壓”方針,本應該“控”和“壓”的“兩高一剩”項目也可能搭車上馬,給銀行信貸埋下風險的種子。
防止信貸資金被挪用應嚴格控制承貸人
近期資本市場的火爆也引發了人們對信貸資金流向的擔憂。春節以后,股市不斷走高,從最低點的1600多點漲至目前的2500多點,漲幅超過50%。與此同時,期貨市場也一路走高,白糖、鋼材的價格大幅抬升。業內人士推測,目前無論是股市的上漲、還是商品市場的走高,乃至房地產市場的走穩,均與大量資金的注入不無關系。雖然監管層嚴令信貸資金不得進入股市、期市,但是在信貸投放巨量增長的新形勢下,是否會有部分信貸資金混水摸魚違規繞道入市呢?
“當前不排除有信貸資金違規入市的可能。商業銀行對信貸資金的流向進行準確、及時和嚴格的監控目前還存在困難。對銀行來說,劃給企業的第一筆資金很容易監控,一旦資金進行二次調度,監控就比較困難了。對優勢企業的信貸監控尤其困難。在信貸談判中,強勢企業處于主導地位,銀行很難得到企業完整的經營信息和報表,對資金流向實施監控更困難。”上述建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工作人員認為,不應僅僅期望銀行在管理信貸資金被挪用方面更有所為,建議政府應該嚴格控制承貸人。因為如果融資平臺有政府信用支撐,在此平臺上的項目和企業便會在融資過程中占據主動,銀行對其的約束力會降低,因此,政府應成為主導力量嚴格控制融資平臺的放貸能力和融資流向。
郭田勇告訴記者,銀監會目前正在考慮完善貸后管理措施,將來有可能推行“受益人支付原則”,銀行直接將貸款劃入最終收款人賬戶,嚴格治理信貸資金違規挪用行為。
從嚴格貸前審核到加強貸后管理,相信銀行風險防控機制的不斷完善將有效維護銀行資產質量安全,確保商業銀行穩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