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牛娟娟
“應該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銀行業近期還能夠保持穩健運行態勢,這個成績是值得肯定的。這與多年來銀行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以及積累的寶貴經驗有著緊密關系。”完全可以說,我國銀行業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而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將是今后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保證之一
時值全球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趨勢仍在繼續,我國銀行業也正經受著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在日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銀行業發展及風險防范問題成為財經官員、商界精英廣泛關注的議題,也是各家媒體著墨最多之處。
銀行業交出“雙降”成績單
近日連續出爐的一系列一季度宏觀經濟金融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宏觀政策成效初顯,部分經濟指標呈現回暖跡象。我國銀行業也在全球金融危機、歐美銀行業依舊“徘徊于低谷中”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雙降”成績單———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境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495.4億元,比年初減少107.7億元;不良貸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個百分點,繼續保持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雙降”態勢。與此同時,據銀監會統計,3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資產總額近7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1%;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123.9%,比年初上升7.5個百分點,銀行業總體保持穩健運營態勢,抗風險能力繼續增強。
“應該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銀行業近期還能夠保持穩健運行態勢,這個成績是值得肯定的。”采訪中,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報記者表示,“這與多年來銀行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以及積累的寶貴經驗有著緊密關系。”
事實上,為抵御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加大了信貸投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更是發揮了經濟“輸血管”的作用,源源不斷地給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一季度金融運行數據顯示,僅3月份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1.89萬億元,首季累積更達到4.58萬億元。在信貸投放放量的情況下,我國銀行業依然保持了自身的穩健運行,也維護了金融系統的穩定。
因此,完全可以說,我國銀行業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而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將是今后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保證之一。
銀行資產質量依然面臨考驗
當然,正如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的:“當前不良貸款‘雙降’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國有商業銀行,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余額還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這一點需要特別關注,下一步應更加注意不良貸款余額的控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大量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集中,表現為對大型基礎建設項目、政府平臺企業的貸款占比增加,整體看來,資金資源配置效率偏低問題依舊存在。他認為,“雖然某些基建項目有政府信用支持,但其本身依然存在諸多風險,比如項目倉促上馬容易導致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商業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響其未來收益;大型項目通常耗資巨大,回收期較長,難以保證到期時債務償還能力。即使從銀行的角度看,由于信貸規模較多投放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長期貸款比重較大,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也會有一定影響,對銀行流動性管理要求會更高。”
面對考驗和壓力,在銀監會日前召開的2009年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強調,銀行業要堅持保增長和防風險相結合,切實防范信貸風險,確保穩健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應對危機沖擊的長期性,高度關注銀行放貸沖動下的風險隱患積聚,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防止不審慎行為。
多管齊下嚴防信貸風險
對于下一階段推進經濟刺激計劃中,如何繼續落實好信貸支持經濟發展,如何多管齊下防范信貸風險等問題,專家們對記者表示,在全力以赴保增長的背景下,銀行業應采取措施,防止埋下行業集中、客戶集中和期限錯配等貸款隱患。要堅守對單一客戶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余額10%的底線,確保信貸投放有效、風險可控。要科學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堅持做到信貸投放與風險管理能力、專業人員素養和經驗相匹配,與客戶資源、項目儲備、細分市場相匹配,與客戶的有效信貸需求相匹配,與資本充足情況、撥備水平和資本補充前景相匹配,保持信貸投放對經濟支持的可持續性。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考慮到保增長情況下貸款增速加快、風險資產增加和不良貸款的反彈壓力,銀監會再次強調了銀行撥備和資本充足問題,要求銀行撥備覆蓋率至少要達到130%以上,甚至進一步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150%以上;同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定要堅守風險管理底線,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做好“三查”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貸款風險集中度的管理,嚴格執行項目貸款資本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