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人力資源公司任仕達對地震捐款開 “空頭支票”,遭公司的川籍員工盧軍起訴。他批評公司的行為是 “在這樣的災難性事件中,拿空口許諾來提升品牌形象”。
地震捐款開“空頭支票”并非只有任仕達這一孤例。如何約束企業的捐款承諾,成為了企業責任與慈善立法都無法回避的話題。
當大家撇開同情弱者的情感因素去另行看待問題時,我們發現有時侯有時貌似弱者的當事人,也許正是事件的始作俑者……
今年2月份以來,任仕達中國財務總監陳紅芳每天上班都收到無數的退信。一開始,陳女士以為是正常退信或者垃圾郵件。但是當她打開這些郵件仔細查看時,不由得吃了一驚:這些退信均來自公司的客戶、供應商或者合作伙伴。電子郵件的標題是《1200萬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哪去了》、《地震捐款成空頭支票》等誹謗公司的語言。
經過咨詢IT專業技術人員,陳女士得出結論:這是有人在以她的名義,偽造郵件地址,大批量地給公司的合作伙伴發出恐嚇信。由于部分收件人電子郵件地址有誤,所以導致她的電子郵箱中經常收到退信。
陳回憶說,這些郵件極大地影響到了她的日常工作,以及在圈子里的人脈關系。一般來說,退信都發生在凌晨,最多的時候她收到了800多封退信,有的退信甚至來自任仕達上市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于是,她只好報警。
無獨有偶。后來,陳在公司內部了解到,不僅僅是她,公司IT總監、市場總監等人,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很顯然,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動,而且策劃和實施者很可能不止一人。到底是誰干的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盧軍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
地震捐款還是員工糾紛?
一場普通的勞動糾紛,緣何被炒作成人格侵權和地震捐款門。
總部位于荷蘭的世界著名人力資源機構——任仕達中國上海派遣人才公司在“5·12”地震中承諾捐建一座希望小學,卻因遲遲不能兌現遭到員工質疑。原任該公司市場總監的盧軍將其訴至上海市長寧區法院,訴稱任仕達置社會公共利益于不顧,侵害了他的人格尊嚴,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向他支付精神損害賠償并向公眾致歉。
在《南方周末》報道出來上述事情以后,任仕達方面立刻在網上公布了捐贈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去年6月的員工捐款收據和發票,10月到位的50萬公司級捐款,包括但不僅限于援建希望小學,關于此事,任仕達已經聘請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過財務審計。
任仕達捐贈發票
任仕達捐贈證書
盧軍是任仕達下屬公司上海人才派遣有限公司的市場總監,因與其上司公司總裁保羅“個人不和”和“工作理念沖突”,2008年10月,保羅決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這些“工作上的矛盾”包括但不僅限于:對于公司郵箱尾綴是采用randstad還是talentshanghai;公司銷售團隊的激勵體系和獎金發放;市場、客戶和商務人員內部網上的操作權限等等。
盧軍原來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公司媒體宣傳,因工作原因與各大媒體建議了一定的合作關系,在圈內被稱為PR人員。盧軍離職后,反而利用他自己的媒體關系進行個人炒作,視事實而不顧,故意掩蓋其與公司高額勞動糾紛案,而在媒體上刻意炒作人格權官司。
公司前市場總監盧軍,真的能折騰。在職期間沒有做好工作,離職后又以了解到公司運營機密為由要挾狀告公司以期獲得公司對個人的高額賠償,綁架民意,誤導媒體,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素養何在?
事件過程
心態失衡導致使用騷擾手段
在看到聲明后,盧軍立即打電話給公司總經理王桂生,希望公司撤下聲明。并且兩次發出最后通牒,威脅他將舉辦網上新聞發布會和在線直播。其后又多次寫郵件給公司高層,提出要“幫助維護任仕達在中國的品牌”等看似滑稽的內容。
按照一般的勞動糾紛案N+1補償原則,公司當時決定給其一定的經濟補償,但其本人不答應。盧軍在勞動賠償上,一開始提出2N+1標準,而后又獅子大開口,提出高達1900多萬的巨額賠償金。
盧軍在起訴書中稱要求任仕達為解除其勞動關系補償一千多萬。人們可以算一筆簡單的賬:作為一個人力資源領域外企的總監級主管,年收入大概在50萬左右,按其2006年5月加入工作來算,其工作年限為四年計,一般N+1補償,最多5個月工資,其賠償費用大約在20萬左右。這和任仕達在聲明中所講的依法補償非常相近,不知盧軍的算法是如何得出的。
一開始,盧給所有內部員工發送Email,不斷喊冤和威脅。之后,郵件騷擾升級:使用黑客手段,借公司CFO、IT總監、市場總監等人名義,不斷地向政府部門、公司總部、客戶、合作伙伴、媒體等發送騷擾郵件。
而盧軍之后又在某網站發表文章,稱任仕達回應聲明和力挺言論繼續欺騙世人。
針對盧軍這種炮轟任仕達的行為,有分析認為,這顯示了外企中職業經理人的困惑——因文化沖突導致心態失衡,情商尚低,引發糾紛連連;事實上,職場中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暴露出職業經理人的工作守則和底線問題
員工與公司或雇主的關系,本身是一種平等合作關系。如果員工利用其工作便利,了解到了公司某些運營機密,在與公司反目時又利用這些所謂的機密,與公司討價還價,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本次事件中的盧軍,其本身作為市場總監,有一部分工作是負責與媒體溝通,在日常工作時,通過公司平臺建立了一張牢固的媒體關系網,他本人懂得如何策劃、炒作新聞事件。現在離職后,又反其道利用其與媒體的關系,對公司進行要挾。此次的“地震捐款”事件完全是盧軍等人精心策劃炮制的,企圖借媒體之手獲取高額賠償及整垮任仕達,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個人目的!
中國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不過這點也容易被人煽動和利用。在汶川地震發生一周年之際,這個劇痛的傷疤再次被人揭起,單從媒體新聞報道的標題中“川籍員工”以及盧軍所提的“老鄉情緣”等看來,煽情的成份就很大,是真的“沖冠一怒為老鄉”嗎?
標榜“愛心”和“正義”的盧軍為什么不在其在職的時候提出對公司的捐款問題提出訴訟,以盡快讓捐款到位?為什么在離職提出勞動補償期間提出呢?而是拖了長達半年之久,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
于是,事實變成清晰起來——作為長期從事媒體宣傳工作的盧軍,因與公司發生勞動糾紛,尋求勞動補償未果。于是,他處心積慮地將這個一千多萬的訴求隱藏起來,同時利用另一起民事人格權案件,炒作了“外企地震捐款不兌現”的“新聞”事件。利用全國人民對地震捐贈的關注,綁架對災區人民的同情,以博得輿論上的“同情”,來實現一已私利。
評論:
盧軍對媒體宣稱,該事件可能是國內首例因地震捐款導致的人格侵權案。事實上,這應該是國內金額最大的員工訴企業的勞動糾紛案。1900萬的天價索賠,此前可能只出現在航空公司訴飛行員跳槽這類特種行業中,并且還是企業訴員工。現在則反過來,員工也可以訴企業天價賠償,而這本身就值得深思!誰是弱者?誰又是受害者?經過理性分析,相信群眾自有公論!
盧軍語錄:
“他們根本沒想到我會同時打2個官司”
“我簡直是自殺式爆炸襲擊”
“你講得太對了,我就是在報復公司!”
任仕達集團簡介
任仕達集團于1960年成立于荷蘭,是全球第二大的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任仕達集團于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并于2006年完成與上海人才有限公司的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