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擇遠
如果根據“以20天為周期進行評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調價規律,再次上調成品油價的“時間窗口”或許已近在咫尺(上一次調整時間為2009年3月25日)。
國內成品油價稅改機制的重要內容就是建立起了穩定的調整預判周期。此次調價與否,將成為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效力的一次重要檢驗。根據我國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當國際油價連續20天日均漲幅或跌幅超過4%,國家發改委就會考慮對國內成品油價進行調整。
如今,距上次調價已有20天。此間,我們也看到,WTI油價在美聯儲、美國財政部注資與撥款救助政策的刺激以及一系列經濟數據轉好的鼓舞下,于近半個月內攀升了6%。而受此帶動,三種原油平均價更是提升了9%左右。
此外,有國內知名能源信息服務機構息旺能源分別就兩種不同的計價期(連續10個工作日、連續20個工作日)和兩種不同的原油一攬子方式(迪拜、布倫特、米納斯;迪拜、布倫特、辛塔)進行計算后發現,3月25日至4月13日,國際三地原油加權價漲幅達8%-9%,遠遠高出新定價機制里說的漲跌幅4%。
由此看來,上調油價顯得非常必要,不然就會使得成品油定價機制形同虛設。最重要的是,這也表明中國政府將恪守更加頻繁地調整成品油價格的承諾,從而使煉油企業的利潤率更為穩定。
據了解,目前國內汽油實際批發價大概為每噸5600元,柴油每噸5000元。一些業內人士預測國內汽柴油價格將可能有每噸約350元以上的上調幅度,其中汽油出廠價可能每噸上調390元,柴油出廠價可能每噸上調370元。不過,調整后的國內汽油價格還是較預測出廠價相差約1000元,柴油價格則相差870元。
國內油價的出廠價和批發價上調,表現出石化行業兩大集團的不斷推價行為,而且這種推價行為并不會隨著價格的上調而結束。另一方面,受官方調價預期的拉動,市場中‘買漲追漲’的氣氛將可能繼續支撐社會中間商與終端用戶的購買熱情。業內預期此次調價幅度較大,對市場將有比較明顯的“震動”作用,這將對今后國內油價的實際落點有重要意義。
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使得中國成品油價格對國際市場的反應更為靈敏。其實,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成品油價格開始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油價變化同樣可以看做是經濟的體溫計。目前國內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因此國內油價迎來調整“窗口”或許也是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