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輛裝滿鐵礦砂的自卸車、一排排緊張卸貨的巨型米門機、泊滿開普型貨船的碼頭、堆滿褐色鐵礦石的廣場……
2009年2月份以來,天津港這種“逆全球經濟下跌之勢”的繁忙景象,是天津港南11#泊位負責裝卸的呂勇慶所沒有預料到的。
“船多得出乎我們的想象。2、3月份,經常一天就到兩條船,大部分是從澳大利亞過來的。”臨時趕來向記者介紹工作情況時,呂勇慶尚未洗凈沾在手上的礦灰。
天津港是中國三大鐵礦石港口之一,繼2008年上半年“四部委”聯手下令疏散港口庫存鐵礦石后,如今,鐵礦石囤積現象重現天津港。
天津港集團散雜貨業務部科長張偉告訴本報記者,“根據4月14日的數據,天津港鐵礦石港存量達到550萬噸,轉站貨300多萬噸,呈攀升態勢”。此外,港口還“壓了約20條船”(約300萬噸)。而2008年10、11月,天津港的鐵礦石庫存始終在300萬噸左右,基本處于歷史低位。
天津港鐵礦石庫存攀升并非獨例。
海關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30日,我國港口鐵礦石庫存已超出正常庫存近3000噸,達到6800萬噸。“4月份還在繼續上升,目前已達7000萬噸。”五礦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劉志梅說。
在此背后,一方面是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迅速回升。2008年10月,中國鐵礦石進口量一度跌至3062萬噸,2009年3月,這一數字已飆升至5208萬噸,同比增長46.2%,成為歷史新高。
但另一方面,在經歷了2009年1、2月的鋼鐵業“小陽春”之后,國內鋼企的消化能力,近期已有明顯疲弱跡象。隨著鋼材價格的持續下跌,4月中旬,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已有減少趨勢。
“現在,基本二三天才到一條船。”呂勇慶說。
衰退的消化能力
4月14日,在天津港南11#泊位,一艘裝滿澳礦的16萬噸級開普船正在卸貨,貨主是唐山國豐鋼鐵集團。
“港存礦主要是大鋼廠的長協礦。”天津港散雜貨業務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2009年之前,該碼頭的庫存鐵礦石已幾乎被提光了,“但年后,礦石又堆起來了”,不過,“最近鋼廠提貨的速度在減慢”。
正常情況下,港口出貨量與鋼廠的生產力度呈正比。出貨速度減慢,意味著鋼廠生產力度也在減緩。
在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曾節勝看來,鋼廠提貨不積極“很正常”,“雖然鋼價在年初經歷了一波小陽春,但目前鋼材價格再次狂跌,致使鋼廠已無力對經銷商繼續進行退差補貼,因此,商家紛紛削減從鋼廠定貨的數量,鋼廠的庫存壓力在逐漸增大。”
國內鋼廠紛紛停產檢修,為鋼廠生產力度放緩提供了證明。
鞍鋼4月1日宣布,對2150熱軋生產線進行為期15天的停產檢修,預期影響熱卷板產量約15萬噸。目前已宣布4月停產檢修計劃的鋼企,還包括萊鋼、馬鋼、首鋼、韶鋼、唐鋼等。
2009年初鐵礦石進口量暴增,中小鋼企的“貢獻”可能更大。
“今年2、3月,國家宏觀調控推動了中小鋼廠復產,現貨礦市場再次活躍,進口量大幅增長,但近期,鋼材價格再次下跌后,直接導致礦石庫存上升。”曾節勝表示。
“我們去年年底進了300萬噸,由于年初市場好轉,3月又進了一船澳礦(約17萬噸),但目前市場形勢下滑,這船礦還在曹妃甸堆著沒動。”4月13日,唐山一家中型鋼廠原料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從唐山豐潤區一些小鋼廠了解到,大部分小鋼廠目前都備有50到300萬噸不等的現貨礦。
貿易商“抄底”
在供需之間,穿插其中的投機勢力,扭曲了鐵礦石的波動曲線。2009年初,鐵礦石價格跌至歷史低谷,被眾多中間商視為“抄底”的機會。
中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毅,清楚地記得每一波的鐵礦石行情:“2008年12月,印度礦到岸價跌至64.78美元/噸,成為2007年以來的最低點,2009年1月價格有所回升,但目前又跌至新低位。”4月15日,印礦最新價格為64美元/噸,“基本上是成本價”。
五礦礦產副總經理張曄的觀點,或許為貿易商“抄底”提供了解釋:“相對于目前價格,礦價未來深跌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現在的礦價“有印度礦和國內礦的成本支撐,并且,三大國際礦企也會調整產能”。
“如果今年的長協礦降價40%,那么,現在的現貨價格比長協價還要低。貿易商都在準備買礦。”日照中瑞集團礦產品銷售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
五礦進出口商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2、3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逆勢增長,與貿易商進口量呈放量態勢有很大關系。
一家鐵礦石進口貿易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今年的計劃是進口680萬噸,前3個月已完成了300萬噸的任務。
天津港散貨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也表示,2、3月份,貿易商進口礦石比鋼廠還要頻繁。但如今,國內鋼企消化能力減弱,亦打擊了中間商的“囤貨”熱情。
山西三聯正豐國際貿易公司業務經理王守東坦承,近期,貿易商向上游礦山報盤比較多,但向下游鋼廠報盤的很少,“鋼廠對礦石的需求并不大”。
澳礦的誘惑
在中國2009年初激增的鐵礦石進口中,價格相對便宜的印度礦,一度是主角。中鋼股份副總經理李毅表示,“2009年前兩個月,印度礦在中國市場已超過巴西礦,成為第二大礦源”。
但如今,現貨價格和海運費的持續走低,使得澳礦在與印度礦的競爭中漸占上風。
澳礦甚至搶占了印度礦的低價優勢。資料顯示,澳礦現貨價格目前已降至60美元/噸,低于印度礦的64美元/噸。而與澳礦2008年的長協價92美元/噸相比,降幅已約40%。
五礦礦產副總經理張曄認為,“買方市場下,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成為主要矛盾”,“相對印度礦而言,澳礦等大礦山具有低成本優勢,還有降價空間”。而若澳礦價格繼續下滑,則可能導致印度礦陷入虧損。
在鐵礦石談判遲遲未有結果的背景下,擁有價格優勢的澳礦巨頭力拓與必和必拓,正擴大在中國的現貨銷售。此前,只有具備進口資質的商家才能從兩大巨頭買礦。
在采訪中,數十位業內人士皆對記者表達了進口澳礦的計劃。香港鐵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秀說:“澳礦價格現在很合適,我們打算從現貨市場進一點。”
而天津港的港存礦也主要是澳礦。“最近來的貨,幾乎全是澳礦。”呂勇慶說。
天津港張偉告訴記者,目前,港口的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巴西礦不到兩成,印度礦不到三成,澳礦占了一半,并仍呈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