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米
“剛剛頒布的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的確提到了推進寶鋼對包鋼的整合,不過現在整合工作還沒有進展的跡象。”包鋼一位內部中層近日對記者透露。
早在2007年7月,寶鋼集團就與包鋼集團簽署了戰略聯盟框架協議,為寶鋼對包鋼的重組打下了鋪墊。
兩年后的今天,寶鋼與包鋼的資產重組工作依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寶鋼希望得到控股權,而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的意見,初期是希望寶鋼不控股,而是參股,這使雙方的重組計劃無法推進下去,一直處于停滯。”包鋼的上述中層透露。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國內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就已經為國家所提倡,國務院國資委還一度對寶鋼集團進行了明確定位,要求寶鋼作為國內鋼鐵業的老大,應該擔當起整合國內鋼廠的責任。
整合的道路卻并不容易。據記者了解,多年前寶鋼就曾與馬鋼、太鋼等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但至今都沒有更進一步的資本聯合方面的進展,而曾經被寶鋼覬覦的濟鋼和邯鋼,則在當地政府的“催促”下,率先完成了“嫁入”本省鋼鐵集團的“任務”。
“山東省已經規劃在日照建立一個亞洲最大的造船基地,這將需要大量的中厚板鋼材,而中厚板是濟鋼的最‘拿手’產品,如果濟鋼被賣給了外地鋼企,那么等日照的造船基地建成以后需要鋼材,無論是價格上還是供應上都可能會出現被動。”山東省國資委一位內部人士舉了這個例子闡述山東省的想法。
在“攘外”的同時,山東省內的整合則出奇迅速。去年3月26日,由濟鋼集團和萊鋼集團以及山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所屬企業的國有產權劃轉形成的山東鋼鐵集團正式揭牌,完成了山東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資產重組。合并后,山東鋼鐵集團鋼鐵產量超過2300萬噸,躋身當時國內鋼鐵業的前三名。
“攘外安內”的例子并不只有山東。在山東鋼鐵集團掛牌3個月后,國內產鋼最多的河北省也高調成立河北鋼鐵集團,由河北省最大的兩家鋼鐵企業唐鋼集團和邯鋼集團聯合組建的河北鋼鐵集團,當時曾使國內第一大鋼廠的頭銜暫時易主。
2007年,寶鋼與邯鋼組建了合資公司,共建邯鋼新區項目,河北省鋼鐵業的大門似乎敞開了一條縫,隨后,首鋼集團與河北民企唐山寶業鋼鐵集團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聯合組建新寶業鋼鐵公司。
寶鋼當年之所以要參與邯鋼新區的建設,主要是希望借此進入河北,以便在今后有條件的情況下進一步整合邯鋼,“在邯鋼被納入河北鋼鐵集團后,寶鋼此前參與邯鋼新區建設的初衷和條件都發生了改變,因此寶鋼先提出了要撤出在邯寶鋼鐵的股份。”寶鋼內部高層透露。
與寶鋼類似的是,一直想在河北有所拓展的首鋼,在搬遷曹妃甸后,對河北省鋼鐵業的整合也再無進展。
對寶鋼來說,跨地區整合并不是一無所獲,先是出資30億元“橫跨東西”控股新疆八一鋼鐵集團,后又深入南方要在廣東再造一個寶鋼。不過寶鋼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也承認,這兩項跨地區并購,都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積極推進才得以成形。
事實上從鞍鋼和本鋼整合,到山東和河北省內的鋼鐵重組,無不見地方政府之推手,行政推動遠盛于市場化的并購。
首鋼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戴國慶指出,跨省市重組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產權關系的問題。目前由國資委直接領導的鋼廠只有寶鋼、武鋼、鞍鋼、攀鋼四家,更多的鋼廠是隸屬于地方政府,跨省市重組必然面臨稅收和人事變更等復雜問題。
“聯合重組的根本問題就是最終實現出資人的一致。”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也表示,把國有資產委托給誰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宋繼軍建議,為了推動國內鋼鐵整合,可以效仿當年寶鋼集團重組上海鋼廠的模式,即上海市政府把幾家鋼廠的資產無償劃撥給國家,再由國家授權和委托寶鋼集團來履行出資人的職能,對幾家鋼廠進行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