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產能不斷釋放,可鋼材市場的萎靡卻進一步惡化。
文|本刊記者 宋清華 出處|《英才》雜志4月刊
伴隨著連續數周的鋼價反彈,大量中小鋼企似乎預感到了“春天”即將到來——大量停產、限產的企業紛紛復產,蟄伏的產能再次得到了釋放。中國鋼鐵協會會長、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給出的數據是:1月、2月粗鋼日均產量分別高達132萬噸、142萬噸,2月的數據折合成年產量將高達5.2億噸。
但隨之的反轉,讓不少人大跌眼鏡。業內的一致觀點:產能過剩,需求低迷——這不是“乍暖還寒”的跡象,而是長期低迷的開始。
另一方面,鋼鐵行業的主要原材料鐵礦石經過連續幾年的瘋長,依然高企。用鄧崎琳的話說,“已經漲成了天價,這個價格失去了理性和商品實際價值。”
鋼鐵行業將何去何從?它上承煤炭、電力等重要資源行業,下啟房地產、汽車制造等支柱產業,甚至在一定程度也反映著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政府不會坐視不管,鋼企大佬也不會坐以待斃,而鋼企整合被各方視為必走的出路。
2009年3月1日,寶鋼以20.214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取得了寧波鋼鐵56.15%的控股權,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持股43.85%,退居為第二大股東。此次重組后,寧波鋼鐵公司還將增資擴股,之后,杭鋼的持股比例將進一步降至34%。加上此前如邯鋼、唐鋼重組成河北鋼鐵等地方鋼企聯合重組,中國鋼鐵業整合盛宴剛剛拉開序幕。
過剩 產能之殤
巨大的產能不斷釋放,可鋼材市場的萎靡卻進一步惡化。
產量高速增長勢頭在2008年戛然而止:全年產量5億噸,僅比2007年增長2.2%。
但2008年中國對鋼鐵工業的投資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熱情。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09年第一次行業信息發布會,中鋼協副會長羅冰生公布,2008年煉鋼產能達6.6億噸,過剩1.6億噸左右。
巨大的產能不斷釋放,可鋼材市場的萎靡卻進一步惡化。鄧崎琳對此的擔憂表達的頗為直接,1月、2月市場行情略有好轉,部分鋼企就紛紛增產,“只會讓鋼材市場更加惡化,中國的鋼鐵行業形勢嚴峻。”
鄧的擔憂不無道理:經歷了9周的上漲,國內鋼價從2月第二周開始連續下跌,僅僅三周時間,鋼價便重返去年11月的水平。悲觀情緒再度彌漫鋼鐵市場。
不難發現,鋼價反彈只能曇花一現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在金融危機面前,建筑、汽車制造在乖乖地放緩了腳步,市場對鋼材的需求萎靡也就毫不奇怪了。
據“我的鋼鐵”的數據統計,2008年鋼鐵消費增速為5%。這是在GDP實現9%的增速、固定資產名義投資增長27%的條件下實現的。
如果2009年GDP實現8%的增速,根據鋼鐵消費增速與GDP、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歷史關系分析,“我的鋼鐵”資訊總監、知名鋼鐵專家徐向春預計2009年中國鋼鐵消費增速為3%,也就是說比2008年鋼材消費量僅增加約1300萬噸。
中鋼協的預計更為保守。即使考慮到4萬億投資刺激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利好因素,中鋼協在一份行業報告中預計中國2009年鋼材消費量約4.3億噸。
可怕的是鋼材需求減少是一個全球現象。鋼鐵行業研究機構的一致預測是:2009年全球鋼材需求下降10%以上。在中國鋼材主要出口目的國家中,韓國需求預計下降9.5%,美國下降11%。日本官方數據顯示,日本2009年一季度鋼鐵需求同比降低31.6%,為39年來的最低點。
而占世界鋼鐵產能近半的中國鋼鐵行業有著強烈的外部依賴性。去年11月,出口出現了近7年來的首次下降。
按照2008年四季度出口形勢,2009年出口數量可能降至4000萬噸,比2008年減少約2300萬噸。
除了海外市場需求減少,中國鋼鐵出口還受到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
各國對本國行業的保護也逐漸明朗。印度對中國熱軋鋼進行反傾銷調查,印尼對中國中厚板進行反傾銷調查,美國對中國含硼中板進行反規避調查,歐盟對中國非合金焊管征收反傾銷稅,拉美鋼鐵協會呼吁對中國鋼材采取市場保護措施。
同時,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稅率的連續下調,也削弱了中國鋼材競爭力,甚至可能導致國際市場的鋼材倒流國內市場。
整合 政策援手
政企雙方的觀點趨于一致: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要義在于鋼企整合,加強行業集中度。
與需求不足相對應的產能過剩,是中國鋼鐵業的矛盾焦點。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需求隨著4萬億基建項目的啟動而回暖,鋼鐵業恐怕也會陷入“漲價—復產—跌價—減產—再漲價”的循環。
問題怎樣解決,鋼企大佬在想,政府也在想。
政企雙方的觀點趨于一致: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要義在于鋼企整合,加強行業集中度。
大型鋼企會有更為強烈的行業宏觀意識,即使年初市場出現回暖,“因為我們意識到,供需矛盾本來就很尖銳,再進一步擴產情況會更嚴重。”鄧崎琳介紹鞍鋼、寶鋼、武鋼三大企業都沒有擴產:武鋼停了2座高爐,鞍鋼和寶鋼都分別停了1座高爐。
鄧崎琳強調,根據市場情況,武漢鋼鐵集團今年計劃減產15%-20%。
這一點政府也看到了,在《鋼鐵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必須淘汰落后產能、推進鋼企重組并購、加強行業集中度。
業界也給出了預期:隨著未來細則的推出和條例的落實,“產能過剩”這一頑疾將逐漸被根除。
整合帶來的不僅是產能問題的解決。“重組兼并,實際上就是整合、整頓、整理的過程,把差的落后的淘汰掉,再組建新的、適合市場需求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集團。”鄧崎琳說。
按照鄧的觀點,鋼鐵企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很多小型鋼企起來的時候勢頭很猛,倒下的時候也很快。”
鋼鐵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體現在高品質鋼材身上,而這一點需要技術、管理的底蘊,“在行情好的時候勉強上馬的企業,生產一般的鋼材還可以,但是高品質的鋼材他們根本做不到。”鄧崎琳介紹,僅硅鋼片武鋼就研發了30多年。
中國鋼鐵行業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面對,那就是鐵礦石價格非理性的瘋長。從鄧的角度來看,“從2005年開始,鐵礦石一直在漲價,2005年漲了71.5%,2006年漲了9.5%,2007年漲了19.5%,2008年漲了70%以上,完全脫離了商品本身的價值,根本沒有理性。”
按照鄧的介紹,1.6噸鐵礦石煉1噸鋼,中國高達6億噸的產能有50%的鐵礦石需要進口。這給中國鋼鐵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樣的長協價格讓人怎么受得了,”鄧直言,“我們正在千方百計制止這種行為。”
當然更為理想的狀態是鋼企擁有自己的礦山或礦山股份,鄧崎琳表示武鋼正在做這方面的資源開發,“不僅僅在國內找,也在國外找。”
(本刊記者薛瑞對本文亦有貢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