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華為的全球化戰略(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6日 23:06  《長江》雜志

  實現全球運營(2000年以后)

  1996-2000年是華為實現全球運營的探索階段。任正非始終牢記華為的目標,在2000年他提出,華為要成為世界級企業,海外市場收入要在5年之內超過總收入的50%。這個目標在最初的2年內收效甚微,但從2003年開始,華為海外市場增長明顯。到2005年,華為海外市場收入達到48億美元,占公司全年總收入82億美元的58.5%。

  在2001年“歡送海外將士出征大會”上題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的講話中,任正非說:

  華為正面臨著一種機會與危機⋯⋯我們經歷了10年的積累,以客戶化的解決方案為先導的產品體系有了較大的進步,有希望搏擊世界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檢驗自己。只要勇于自我批判,敢于向自己開炮,不掩蓋產品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就有希望保持業界的先進地位,就有希望向世界提供服務。我們不盡快使這些產品全球覆蓋,其實就是投資的浪費,機會的喪失;隨著我們的管理逐步國際化,IPD、ISC、財務四統一、IT、任職資格、虛擬利潤方法、述職報告制度⋯⋯的推行,華為將面臨內部組織越來越開放,允許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我們的隊伍。這些優秀人才,將一同與我們奔向戰斗的前方,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2001年之后,華為將是否愿意主動投身海外市場作為選拔和晉升干部的一個重要標準。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華為也向海外市場人員傾斜,他們的獎金可以是國內人員的3-5倍,津貼會根據地區差別從50美元/天至2000美元/天不等。在一些危險地區,如伊拉克、阿富汗,員工年津貼可能達到幾十萬元。華為鼓勵員工家屬到海外探親,每年報銷3次往返機票。如果家屬愿意,還可以在海外陪同。對于那些在海外市場待滿3年的員工,可一次性獲得15萬元的安家費。

  在歐洲市場的拓展

  在2000年,華為STM64光傳輸系統成功應用于德國PFALZKOM本地網和BERLICOM城域網。2001年開始,以10G SDH光網絡產品進入德國為起點,通過與當地著名代理商合作,華為產品成功進入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等發達地區和國家。2003年的銷售額約為3000萬美元,2004年達到5000萬美元。

  華為承認,在歐洲市場的拓展是把自己送進了學校,任正非將此看作為“把華為送上海外市場去磨練”,他指出:

  我們的游擊作風還未褪盡,而國際化的管理風格尚未建立,員工的職業化水平還很低,我們還完全不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馳騁的能力,我們的帆船一駛出大洋,就發現了問題。我們遠不如Lucent、Motorola、Alcatel、Nokia、Cisco、Ericsson⋯⋯那樣有國際工作經驗。我們在國外更應向競爭對手學習,把他們作為我們的老師。

  這段“痛苦的進化過程”更多情況下被看作是對思維方式的挑戰,這不僅僅指東西方之間的思維差別,還包括華為一直致力于打造的“以客戶為導向”的思維方式。任正非強調超越“體用之爭”,這是一個系統地學習全球化商業規則、語言,甚至思維方式的過程。

  華為在21世紀初的幾年內持續優化自己的管理,這包括建立起執行管理團隊(Execute Management Team)、針對全球50大運營商建立一對一的全球系統部、整合產品線以提供更為完整的解決方案⋯⋯華為2005年起還在歐美主流商業雜志上投放廣告,如《Economist》、《Business Week》、《Total Telecom》、《CRN》、《IT Week》等。華為通過商業廣告推廣自己的理念——“技術恒變,溝通永存”,廣告語為“We hear you。”,據了解,華為的管理層會拿出70%的時間來傾聽全球客戶的“聲音”。

  華為最終在2005年12月26日成為英國電信公司的設備供應商。在成為英國電信“21世紀網絡”的供應商后,華為在歐洲市場的名聲得到大幅提升、路透社、法新社等歐洲主流媒體稱,華為已經迅速崛起,加入到世界級電信設備供應商行列。

  華為還在2005年11月與全球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沃達豐集團(Vodafone)簽訂了全球采購框架協議。在2006年2月的西班牙巴塞羅那3GSM全球大會上,華為與沃達豐聯合宣布,在未來5年內為沃達豐運營的21個國家提供定制手機。

  “全球合資”戰略

  美國是任正非認定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主流市場。1999年,華為在美國的通訊走廊達拉斯開設了一個研究所,專門針對美國市場開發產品。2002年6月4日,華為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成立全資子公司Future Wei,向當地企業銷售寬帶和數據產品。就像它在西歐市場一樣,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首先體現在性價比上。華為芯片以前直接進口需要200美元一片,而自己設計、到美國加工生產,只要10多美元。

  思科在2002年開始對美國市場中的華為數據產品進行全面圍剿。2003年1月22日,思科向美國德克薩斯州州馬歇爾鎮聯邦法院起訴華為侵犯其知識產權,指控華為在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等方面的21項罪名。

  盡管華為聘請律師積極應訴,但思科訴訟華為案的進程卻很富有戲劇性。

  2003年3月20日,華為與美國3Com公司宣布成立一家全球性合資公司——華為3Com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H3C),3Com投資1.6億美元獲得合資公司49%股權。根據協議,在中國和日本市場將以合資公司的品牌銷售數據產品,其他市場則以3Com品牌銷售。

  一些觀點認為,與3Com成立合資公司是華為危機處理的一種權宜之計。不過,更為準確的時間表是早在2002年,華為與3Com就已商議成立合資公司一事。與華為的合資被是3Com重回高端市場的重要戰略行動。3Com公司總裁布魯斯·克勒夫林認為,與華為的合作使他對滿足高端企業網用戶需求充滿信心,華為的價格合理、性能卓越的產品以及訓練有素的設備安裝和技術維修隊伍也使他相信將會幫助3Com 重新贏得用戶的信任。

  任正非也相信,與3Com建立全球合資公司對華為具有同樣的戰略價值,他指出:

  3Com的馳名品牌及其全球性經銷渠道,對合資公司是直接和長遠的貢獻合資公司將大大加快華為新興企業網絡業務的全球化進程,這將允許我們在世界幾乎每一個主要國家銷售我們開發的產品。

  華為在2004年8月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組建了另一家全球性合資公司,專注于TD-SCDMA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合資公司取代了思科成為西門子數據產品的制造商,但這曾一度引起3Com公司總裁布魯斯的不悅。因為按照華為-3Com的協議,中國和日本以外的全球市場應該交給3Com來運作。

  華為說服3Com的方法是:“華為-3Com合資公司每賺100美元中就有3Com的49美元,這100沒有如果通過西門子則更容易賺到,為什么非要你們自己去做呢?”很快,通過西門子渠道的銷售量超過了3Com,2004年華為歐洲市場數據產品銷售額突破了1億美元。

  在2006年2月,華為與電訊巨頭北電網絡(Nortel)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由北電持有多數股份,總部設在渥太華。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面向全球市場開發超級寬帶接入解決方案。北電網絡擁有百年歷史,在北美市場擁有較大影響力,與Verizon、Qwest等北美大型電信運營商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后一直處于簡單調整期,2004年曾假賬問題險被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華為在2005年的銷售收入已達到82億美元,與北電網絡差距不大,且保持了良好的贏利性。華為希望,與北電網絡的全球合資能夠幫助其在北美市場獲得更大增長機會。

  在完成一系列全球合資后布局后,華為對比了花費4年時間、數億元資金打通英國電信認證體系的收益。思科總裁錢伯斯將華為視作“第四代競爭對手”,華為則看到,“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時間”。在實現公司全球化運營方面,華為希望新的增長點會來自于這些全球合資公司,而且會有效化解華為自身在這些領域內的風險。

  現在,華為建立起了一個對多、多對多的全球合資體系,任正非期望能夠以全球視野把握好合資公司短期與長期利益的平衡,在合適的時候能夠完成“金蟬脫殼”。

  華為在2005年11月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將合資公司2%股權轉讓給3Com公司,后者以51%股份獲得合資公司控制權。華為所得到的承諾是,原來由3Com負責的20多個國家,包括北美市場將全部開放給華為。2006年11月,華為將在合資公司中的49%股權以8.8億美元出售給3Com。3Com關閉了美國本土路由器和交換機研發隊伍,將相關研發任務外包給華為,自身專注于原“華為-3Com”合資公司的運營。

  華為的全球架構

  截至2007年,華為72%的銷售額都來自海外市場。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以及35個全球前50強的運營商;在海外市場設立了20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達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羅爾、俄羅斯莫斯科,以及中國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通過跨文化團隊合作,實施全球異步研發戰略。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網(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網絡(FTTx, xDSL, 光網絡, 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終端(UMTS/CDMA)等領域。

  華為加入了83個國際標準組織,如ITU、3GPP、3GPP2、OMA、ETSI和I.TF等。在過去的幾年里,在光纖傳輸、接入網絡、下一代網絡、IP QoS和安全領域,華為已經提交了800多篇提案。在過去的4年里,華為也已經成為3GPP和3GPP2的積極參與者,并在核心網絡、業務應用和無線接入領域提出了1500多項提案。

  華為擔任ITU-T SG11組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3副主席、3GPP2 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術組主席、OMA GS/DM/MCC/POC 副主席、IEEE CaG Board成員等職位。

  華為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連續3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第一。截至2008年6月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30,569件,包括中國專利申請22719件、國際專利申請4362件、國外專利申請3488件。

  (作者系長江商學院院長)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