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記者 劉思思
進入高速成長期的生物醫藥企業面臨研發成果產業化、市場化而不用再為缺乏資金“流產”犯難。昨天,全市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正式成立。
吸引企業來“藥谷”筑巢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產業基金初期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將重點用于扶持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生物藥、化學藥、醫療器械、試劑、中醫藥等產業領域中即將進入臨床、已進入臨床或已拿到新藥批文的新藥項目。其目的在于吸引具有潛力、實力的國內外生物醫藥企業和研發機構來張江“藥谷”筑巢。
生物醫藥是國際公認最有發展前途和高利潤的科技產業,目前已占發達國家GDP的10%。按國家規劃,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值將達到4萬億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集聚相關企業300多家,目前園區內收入超過億元的生物醫藥企業達15家,還有38家收入超過千萬元的企業正以20%以上的增速成長。預計2008年張江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可實現銷售收入95.3億元,同比增長15%,約占全市總量的22%。
及時緩解企業資金難題
然而,張江園區大部分醫藥創新企業規模還相對較小、資金匱乏,度過發展初期后,研發成果面臨市場化、產業化問題,但國內投融資環境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許多社會投資又集中在后期產業化階段,企業完成新藥臨床前研究或者臨床I期或II期研究后往往無法維系,科研成果被迫“夭折”或遷至異地產業化,一些重大新藥成果和技術則容易被外資購買或控股而流失。
對此,寶藤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樓敬偉表示,目前新藥研發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資金缺口。按國際標準,一個藥物創新需花費12至15年時間,費用在10億美元左右,雖然在中國研發有成本優勢,但仍需要20多億元人民幣,不少企業對此還是不敢想象。“政府設立專項產業化基金予以扶持,相當于臨門一腳,能及時緩解我們普遍面臨的現金流問題,這比以往更有針對性。”
將引入更靈活金融政策
張江功能區管委會主任陶偉昌表示,為幫助創新企業應對挫折、持續發展,張江“藥谷”將引入更為靈活的金融政策。此次設立的生物醫藥產業基金與一般意義上的私募股權基金在目標上有所區別,更注重張江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而非單純追求市場盈利。同時張江還將采取專業團隊委托管理方式,對申請項目進行嚴格評估,從支持企業轉變為支持項目,使用有限資金支持更多項目,使大量新藥開發項目得以從休克狀態中激活,從而更好地促進自主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