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慧勇
專欄作者范慧勇的專欄范慧勇,現居英國倫敦,曾供職于《21世紀經濟報道》。大學專業是法律,畢業后從事新聞,平日喜愛研讀歷史、哲學和藝術。如今身處英國,感受著昔日帝國的社會脈動,有義務記錄,供同行者鏡鑒。G20峰會:中國需要發聲-2009-3-30上海戶口和英國國籍-2009-3-24G20峰會:打雷未必會下雨-2009-3-17英國養老金“一國兩制”-2008-12-23英國的減稅“定時炸彈”-2008-11-27
為了國家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國需要積極地聯合其他新興經濟體向G20峰會提交世界金融體系的改革議案
隨著倫敦G20峰會臨近,作為東道主的英國工黨政府首相布朗力求達成一項全球協議的壓力也日益加大。從目前的籌備進展來看,美國和歐盟依然主導峰會議題,而新興經濟體的呼吁仍被忽視。
從最近歐盟峰會的聯合公報、美國出臺的1萬億美元銀行不良資產的公私合購計劃、以及中國再次強調加快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來看,世界各大經濟體側重的問題解決方案大相徑庭。分歧本無可厚非,畢竟各國遭受金融危機的程度不同,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話語權和話事權不同,面對國際(金融)外交爭權奪利過程中秉持的國家利益不同。
近日,媒體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文呼吁創造新的國際儲備貨幣采用了同樣的論調,認為中國在“挑戰”美元地位和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
西方輿論的邏輯非常值得揣摩——美歐國家借錢大肆揮霍導致的金融危機,如今反過頭來指責中國等提供了太多廉價貨幣;美歐一再催促中國等增加對IMF的資金投入,卻在投票權話事權等改制上駐步不前;新興國家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呼聲和提議被冠以“絆腳石”,而守舊于現有的金融列強稱霸的國際秩序反而成了“捍衛正義”。
從英國納稅人的角度,耗資5000萬英鎊的倫敦G20峰會純屬勞民傷財;然而從國際公民的角度,我們需要感謝布朗主持的這場論壇,并希望中國能夠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擴大話語權,從而增加話事權。
在3月14日閉幕的G20財長、行長峰會后,中國聯合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金磚四國”發表公報說,四國在穩定國際金融體系、采取財政刺激措施拉動內需和反對保護主義等領域達成了一致意見。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接連公開發表《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和《關于儲蓄率問題的思考》等文章,呼吁創造新的國際儲備貨幣,鮮明地重申和梳理了中國在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實現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觀點。
欣喜地看到中國在越來越響亮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中國有必要積極地聯合世界各個新興經濟體,在G20峰會上提出有理有據的議案,并堅定地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十多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主導的“適應21世紀的金融監管體制”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而作罷。如今席卷全球的更猛烈的金融危機殃及每個國家,歷史似乎在取笑上次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不了了之。
中國必須取得足夠的話語權和話事權,堅定地推動國際金融監管體制的重建,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歷史一定會重演,而此次改革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下次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國受沖擊的程度。
從最近的發展看,美國和歐盟的提議無不緊扣各自的國家利益和金融安全。3月24日,布朗在位于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發表了迄今最親歐洲的演講表示,隨著歐洲各國摒棄分歧共建“我們惟一的歐洲——共同的家園”,從而具備“引領世界的獨特條件”。
筆者實在佩服布朗的政治技巧,一方面附和美國提議推動國際間的經濟刺激計劃,一方面在英國國內附和民意避免更進一步的財政刺激,同時獻媚討好歐盟以加強和歐盟各國的貿易(保護)關系,這兩天又飛赴美國以及南美洲等推銷他的“全球新政”。
盡管筆者不敢茍同布朗推行的各項“透支英國前途”的財政政策,但并不對他那多面圓滑的政治伎倆嗤之以鼻,反而認為是各個新興經濟體應該學習的好榜樣。在國家利益和金融安全面前,中國也要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