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僑辦主任 王為達
美國次貸危機正在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雖然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比較健康,但這場危機給我國經濟造成的沖擊也很大,同時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經濟發展模式的歷史性契機。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在我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時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對國際市場依賴過重,由貿易引發的國際磨擦過多,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的實惠不夠多等等。這種狀況和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這次世界性的經濟衰退為中國實現以內需為主導的轉變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拉動內需應從改善民生入手
當前,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中央適時地調整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財經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通過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方略已經擺上了重要的議程,并在大力地付諸實施。需要注意的是,拉動內需不能單純地靠加大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來拉動,而是應該積極地創造條件,通過不斷提高國內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逐步擴大國內市場的消費和需求容量。基于這個考慮,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應該將施政重點放到如何拉動消費上來,特別是要抓緊從體制上解決醫療、教育、就業培訓乃至社會保障等既涉及民眾福祉又嚴重制約國內消費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問題上來。
我們應該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雖然總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相比仍然顯得較低。因此,通過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進而啟動國內廣大的消費市場,由潛在的市場發展成為現實的市場,將成為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并且通過發展不斷增進我國國民福祉和利益的一項戰略性的重大舉措。
運用貨幣政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局
目前在經濟出現下滑、急需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的關鍵時期,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著眼點,應該著重考慮給優秀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寬裕的資金保障。
我國穩健的金融體系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我們除了可以通過降低過高的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提供更多的資金流動性以外,還可以利用目前這樣一個時機,加大資金市場化改革的步伐,通過增加利率上下浮動空間這一穩妥的辦法,加大貨幣政策和資金供給政策執行當中的彈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提高資金在引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當中的作用。
國內外的經驗表明,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活力所在,也是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載體。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影響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全局,甚至影響到民生和社會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通過加大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力度,不斷舒緩企業,特別是一大批充滿活力和希望的中小企業正常的資金需求壓力,其意義就不僅局限于金融和經濟領域,而且關乎政治社會民生大局。
提早防范資本外逃
國家巨額的外匯儲備,既是改革開放成就結出的一個碩果,也是屬于全體中國人的一筆寶貴財富,更應該成為政府代表全國人民在競爭激烈、波詭云譎的國際舞臺上謀取大國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一種戰略手段和資源。因此,在外匯儲備的分布和運用上,我們除了需要考慮外匯儲備的安全和收益外,應該同時考慮如何利用這塊戰略資源為國家戰略目標和未來長遠發展利益服務這樣的問題。
當前,在美國遭遇慘痛的金融危機,美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有求于我國的形勢下,應該從國家戰略大局出發,既與其保持以合作作為主線的伙伴關系,又要注意從中爭取有利于我們的條件,作為做出配合和讓步的回報和補償,比方說,讓它改變對我國實施打壓和遏制戰略的國策,以及取消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武器禁運等方面的限制等等。
在投資方面,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國家外匯儲備的風險和收益。雖然這次美國政府出面解救了“兩房”,避免了我國數千億美元投資可能遭遇的巨額損失,但是,不管如何,把過多的外匯儲備投資于美國國債和美國金融資產,仍然是一個需要認真斟酌、慎重對待的重大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更多地投資于擁有我國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戰略資源并對我們友好或可能對我們友好的國家。這樣,既可以進一步增進我們與這些國家的友誼,又可以減少我們的貿易順差,逐步扭轉因為順差過多在國際貿易當中倍受指責和詬病的被動局面。
另外,隨著全球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效應日漸顯現,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可能會發生變化,應該提早防范可能出現的資本外逃的問題。舉例說,要有這樣嚴格的政策規定,國內的企業,不分經濟類型,對外投資所需的大額用匯都要提前向政府有關部門立案申請,如果相關投資案中途夭折或出現重大改變,必須及時報告。類似作為確保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的措施,也要做到未雨綢繆,提早給予認真研究和考慮。
高起點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在當前和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論形式多么復雜多變,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特別是高端人才的競爭。我們應該利用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大決心從世界范圍,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廣泛招攬人才。應該認識到,這既是我們未來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在人才方面的迫切需要,也是這次危機在人才引進方面給我們提供的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人才在海外留學、工作。目前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事業有成,在他們所在的國家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他們普遍擁有非常濃厚的民族和祖國情結,如果我們能夠給他們創造出適合他們發揮才干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吸引他們回國服務、為國服務,還是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的。
眼下,我們引進的重點應該側重社會領域方面,比方說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的人才、金融管理方面的人才、政府風險和危機管理方面的人才、媒體管理方面的人才等等。這些都是國家目前急需的、單靠國內培養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
應該針對這些人才的特點,以能夠爭取他們當中最優秀的人員回國、為國服務并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為目標,制定出針對性強、吸引力大的政策。可否考慮,從他們當中優選一部分在國外大公司有長期工作經歷、并已經被國外大公司認可的優秀骨干回國充實我們國家的一些戰略性的產業和企業的領導層和管理層;可否考慮,從他們當中優選一部分在國外大學和研究機構有長期工作經歷并已經被社會和學術界認可的優秀骨干回國充實我們的政府和民間的智囊和咨詢研究機構;可否考慮,從他們當中選擇一部分在國外政府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經歷的人才回國依靠他們的經驗和專長提升我們政府的管理和運作水平。我認為,只要思路對頭,政策得當,措施有力,并且是從戰略和全局的層面上著眼和運作,在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還是非常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