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銀行研究部
核心觀點
* 2009年的世界經濟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從經濟增長的趨動因素分析,我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仍不容樂觀,但近期一些經濟的先行指標顯示,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正在過去,增速有望回升。
*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物價下行的趨勢可能由于一系列綜合因素的影響而增強。
* 預計2009年我國進出口月度負增長將成為常態。
* 在適度寬松的貨幣金融政策的有利影響下,特別是在積極財政政策的有效帶動下,2009年信貸余額有望實現較快增長。但貨幣供應加速擴張將會因外匯占款增長放緩、貨幣乘數下降而面臨一定壓力。
* 2009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統籌兼顧。
* 在財政政策方面,積極財政政策雖面臨國家財力考驗,但能助經濟成功保增長。
一、世界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2009年的世界經濟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總體上看,在2009年,主要發達國家將整體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出現分化,少數新興國家的經濟將出現較明顯的反彈,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能會陷入更深的衰退。初步估計,2009年全球GDP(名義)增長率為0.4%左右,其中,發達國家GDP增長率為-2%左右,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約為3.2%。而世界經濟增速的進一步大幅入緩,將使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進一步惡化。
二、中國經濟數據顯暖意增速望回升
(一)出口和投資實際增速下降,導致2008年經濟增速持續放緩
2008我國GDP增速出現持續下滑,初步核算,全年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比上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四季度經濟增速已經創下1999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新低(6.1%)。2008年全年GDP增速已經低于30年來的平均水平(10.2%)。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導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和投資的實際增速下滑。
(二)經濟增長的趨動因素顯示未來經濟增長前景仍不容樂觀
1、未來出口增長面臨嚴峻考驗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使我國出口的外部需求萎縮。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正在向縱深發展,已經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增長。IMF在2009年1月份的最新預測中大幅調低2009年全球經濟增速至0.5%(08年11月份預測2.2%),其預計發達國家經濟將全面陷入衰退。受此影響,我國出口的外部需求將嚴重萎縮。
2、工業生產下降和房地產市場低迷將拉低投資增速
首先,投資將受到工業生產存貨調整的影響。工業增加值的急劇下跌主要受存貨調整的影響。一般認為存貨調整的周期不會很長,比如在2~3個季度之間。以這樣的周期來考慮,2009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還會繼續下降,這一過程甚至可能持續到2009年二季度。但是隨著存貨調整的結束,投資和經濟增長率應該會出現明顯的恢復性反彈。
其次,房地產市場低迷對投資增長形成壓力。2008年1~12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為20.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3個百分點。而一直以來,房地產投資都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大拉動力量。房地產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5%左右。因此,如果房地產投資下降20個百分點,則將導致我國GDP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
3、消費持續增長動力不足
首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濟實踐顯示,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在逐步下降的,從最高時期的將近90%(1979年的87.3%)下降到近年來的不足40%(2007年為39.4%);其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勞動者報酬占比在下降,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5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0%;最后,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雖然強勁,但卻似乎與今年以來汽車、家具以及建筑裝潢材料等產品銷售的疲軟等現象矛盾。預計隨著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居民收入增速的下降以及股票和房地產市場負財富效應的顯現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國內消費持續強勁增長的動力不足。
(三)近期一些經濟先行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正在過去
一是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三個月回升。二是企業存貨的調整正在順利進行。三是金融數據開始顯示出一些積極信號。首先,從信貸數據來看,配合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持續放大。在2008年12月份新增7718億元的基礎上,2009年1月份新增信貸達到1.62萬億元的天量水平;其次,信貸的加速也開始轉化為廣義貨幣供應量的上升。從2008年12月份開始,M2的增速有所回升,說明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為經濟的逐步恢復和擴張性政策的執行提供良好的流動性支持;最后,資本市場近期的表現開始釋放出一些積極信息。反映出隨著市場流動性狀況的改善和擴張性政策的持續推出,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開始有所恢復,預示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正在過去。
(四)中國經濟增長彈性仍然較大,對長期內中國經濟增長仍應保持信心
1、中國經濟的二元結構為中國經濟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高速增長提供了較大空間
首先,二元結構為我國經濟提供了承受危機沖擊的緩沖空間;其次,二元結構也為我國政策拉動經濟增長提供了空間,未來城市化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仍有較大空間。
2、從政策層面看,未來政府通過政策來刺激內需的增長仍有較大的潛力和彈性
一是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潛力較大。截至2007年12月,我國國債余額為52074.65億元,國債負擔率為20.9%,赤字率為0.8%,離國際警戒線國債負擔率60%及赤字率3%都還有很大距離,表明我國財政狀況良好。因而,財政擴張促進經濟增長的空間很大。二是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將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支持。目前銀行業的基本面良好,有能力為保增長出力。如果未來幾個月信貸還能保持較高增速,經濟增長將獲得強有力的支撐。
3、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催生增長拐點
基礎設施投資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大約占到20%左右,基礎設施投資占GDP的比率大約為8%,因此,如果2009年基礎設施投資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能夠增長30%的話,將拉動我國GDP增長2.4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經濟實現“保增長”目標的關鍵力量。
(五)中國經濟增速將在近期回升
我們經過簡單的實證分析證明,國內信貸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大約有一至三個季度的滯后期,而信貸增長對GDP的影響也有大約三個季度的滯后期。信貸增長在2008年上半年下降,下半年開始回升,特別是從11月份開始大幅度回升,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高速增長,這將對投資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預計投資的高增長將催生中國經濟增長復蘇的“拐點”,使中國經濟增速在近期回升。
按照信貸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和GDP的影響分別有一至三和三個季度的滯后期估算,信貸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顯著促進作用將從2009年一季度中期開始,下半年投資增長將進一步加速;而GDP增長率將在信貸的推動作用下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有所回升,第三、第四季度有望實現較大幅度反彈。
綜合以上分析,預計由于出口將繼續下行,存貨的調整導致工業生產還將有一到兩個季度的調整期,而信貸高增長對投資的推動可能在2009年一季度后才會顯現,因此,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在2009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開始回升。但在增速回升之后,經濟能否持續增長取決于國內信貸高速增長能否保持、后續刺激經濟的政策能否跟上以及世界經濟是否開始復蘇等因素,預計全年信貸較難保持目前這樣的高速增長、世界經濟的前景仍不明朗,因此,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反復。預計2009年全年的GDP增速在8%左右。
三、綜合因素形成較大通貨緊縮壓力
(一)2008年物價經歷大起大落
1、CPI高位回落
2008年CPI呈高開低走格局,雖然全年CPI同比增幅仍達5.9%,超出政府全年4.8%的調控目標,但在短期內,通貨膨脹威脅已經基本消除。
2、PPI大起大落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從2007年10月份以來開始不斷上升,2008年8月份PPI同比上漲10.1%,為13年來新高。此后PPI大幅度下降,2008年12月份PPI下降至-1.1%。
(二)2009年物價下降趨勢在短期內難以逆轉
1、CPI翹尾因素主導物價下行
2009年只有1月份的翹尾因素是正的(即翹尾因素高于100),全年平均的翹尾影響是-1.3%,比2008年全年平均的3.7%已經大幅放緩。因此,全年翹尾因素對物價將產生下行壓力,如果沒有其他突發新增因素,CPI將逐步下降并且出現通貨緊縮問題。
2、全球經濟疲軟導致的需求下降將促使物價下行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全球經濟呈放緩態勢,我國經濟也開始回落,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比上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將導致需求下降,對物價將產生下降壓力。
3、我國糧食產量增產明顯,豬肉供給也日益充足,食品價格穩步回落,促使物價水平繼續下降
雖然近期北方干旱會對下一季的糧食供應產生不利影響,但其對當前糧價不會產生影響。由于2008年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五年增產,國家糧食儲備充足,即使干旱造成糧食一定程度減產,其對未來糧食價格的影響也相對有限,食品價格回落的基礎仍然穩固。
4、國家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成為影響CPI回落的新增因素
自2009年1月1日起,國家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開始實施,而且近期國家油價定價機制改革也穩步推進,汽油、柴油價格繼續下調,這些都將影響國內物價水平,特別是目前國際油價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顯著下滑,對我國國內油價水平產生下行壓力,這種影響最終將引起社會物價水平的下降。
5、出口增幅大幅度回落,哈羅德—巴拉薩—薩繆爾森(HBS)效應下降,促使物價增幅放緩
出口下降意味著我國貿易部門份額降低,貿易部門競爭力下降,導致貿易部門平均生產率上升放緩,根據HBS理論,貿易品部門的生產率增幅下降將促使工資收入上升放緩,對非貿易部門形成的工資成本壓力減少,從而對國內整個商品價格指數影響程度下降,物價增幅上升速度將減小。因而,出口增幅回落,哈羅德—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下降,促使物價下行。
6、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低位震蕩,國內原材料、燃料等價格顯著下降,加大國內物價水平下行壓力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油、鐵礦石、銅精礦、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全線大幅度回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低位震蕩,國內原材料、燃料等價格顯著下降,加大物價水平下行壓力。不過,如果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再次走高的話,不排除國內物價水平也將受此推動而再次出現上漲。
7、積極財政政策推行,增大未來物價波動幅度
為抑制經濟下滑,保增長、促就業,政府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本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然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隨著這些投資逐步落實,將拉動鋼鐵、石材、電力、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大幅度上升,由此可能增大物價上漲壓力,但投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因而可能加劇物價波動反復。
(三)2009年全年物價或將呈前低后高走勢
綜合上述因素,由于2009年主導物價下行的因素遠多于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因此,全年物價繼續下行的可能性較大。上半年可能會出現物價的底部,而下半年物價將在經濟復蘇的帶動下有所回升,全年物價或將呈前低后高的走勢。
四、危機影響雖已凸顯國際收支繼續順差
(一)2008年外貿增長前高后低,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
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出口基本延續了往年20%以上的增速,2008年9月份金融海嘯爆發第二波,10月份我國進出口增速雙雙下滑,年底連續兩個月負增長。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體平穩,但年末也出現負增長。
人民幣匯率方面,上半年,受美元降息、資本流入、美元指數下跌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加速升值;下半年,跨境資金流入減緩甚至凈流出、美元指數觸底反彈均減輕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物價漲幅逐步回落和出口形勢不斷惡化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顯著放緩。
(二)2009年外貿增長前低后高,人民幣匯率將穩中有升
1、外貿月度負增長將成為常態2009年外貿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發達經濟體將全面衰退。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再一次抬頭。三是我國倒閉企業產能短期內難以恢復。因此,2009年我國出口、進口月度負增長可能成為常態。盡管如此,我國對外貿易仍存在五大積極因素。其一,外貿多元化策略有助于緩解我國出口對發達國家過度依賴;其二,我國出口產品在發達國家市場所占份額有所回升;其三,政府穩定外貿而采取的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效果將逐漸顯現;其四,隨著企業去庫存化過程逐漸接近尾聲,進口增速將有所回升;其五,大宗商品價格經過大幅調整,未來將以穩中趨升為主。
預計,隨著拉動內需政策作用的顯現、進口可能在上半年逐步回穩,而出口回暖更多依賴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三大發達經濟體的恢復情況。考慮到2008年四季度基數已經下降,今年末進出口增幅將逐步回升,全年出口增速大約-2%,進口增速-10%。
2、短期內國際資本以流出為主,長期內我國依然是吸引國際資本的洼地
短期內,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將延續上年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的態勢,導致其金融機構不得不從海外抽回資金。中長期來看,中國依然是吸引國際資本的洼地。首先,中國居民高儲蓄、政府低負債、龐大的外匯儲備和國內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為國際資本提供了良好的“避風港”。其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穩中有升,有助于國際資本鎖定風險。最后,中國資本市場泡沫得到充分的釋放,市場普遍認為當前股市已經進入價值投資區間。
3、“雙順差”將推高外匯儲備,但增幅將趨緩
雖然2009年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和不可測因素將使得中國的國際資本流動更加動蕩,但國際收支“雙順差”仍將維持,只是順差增速將趨緩。預計2009年我國外匯儲備將繼續增加,余額有望達2.3萬億美元。
4、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保持穩定
從政策角度來看,在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緩的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并不能有效改善我國出口形勢,反而會招來貿易摩擦和導致資金大規模出逃;從國際收支來看,“雙順差”仍將延續,因此,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不大。盡管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但2009年在貿易順差減少、FDI和國際游資大規模流入的可能性降低的情況下,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基礎不夠牢固。
五、信貸余額增長較快貨幣快增面臨壓力
(一)2008年貨幣信貸運行前后迥異,并出現了新特征、新問題
2008年貨幣信貸運行出現了三個新的結構性特征:一是受企業活期存款增速快速下降的影響,M2和M1“倒剪刀差口”逆轉。二是受房地產市場低迷、銀行力保大企業客戶借款需求的影響,居民戶貸款持續低迷,企業貸款增長較快。三是在資本市場低位震蕩、企業盈利預期下降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占比上升,活期存款占比下降。
同時,2008年貨幣信貸運行有三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首先,從名義GDP與信貸的關系來看,2008年信貸高增長基本符合實體經濟需求;其次,若加上農行核銷的不良貸款,四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占比均微升;第三,跨境資金流動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不容忽視。
(二)2009年信貸余額有望實現較快增長,貨幣供應增長加速面臨一定壓力
1、擴張性宏觀政策下銀行信貸增長較快
2009年,在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帶動下,信貸增長有望加快。預計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4.8萬億~5萬億元,余額增長16%左右。
首先,歷史經驗表明擴張性宏觀政策有助于信貸穩定增長。1998年開始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對信貸的平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確保了我國經濟平穩增長。信貸增長從2000年開始逐步回升,2000年末回升到13.4%,2002年末則上升到15.8%。
其次,適度寬松的貨幣、金融政策有利于銀行信貸擴張。一是降低貸款利率有利于企業降低資金成本,促進企業增加投資和貸款需求。二是準備金率下調、公開市場凈投放將有利于商業銀行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三是信貸規模控制取消為銀行增加信貸投放“松開了手腳”。此外,“金融九條”、“金融30條”以及銀監會“信貸新政”等政策措施在改善銀行信貸環境、適當放松不良貸款核銷標準、允許中小銀行突破存貸比限制等方面均有所涉及,這些都有利于促進銀行信貸增長。
最為重要的是,積極財政政策對貸款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按照4萬億元投資中的一半左右為新增投資、平均分兩年進行計算,2009年中央新增投資約2500億元,中央總投資約為1萬億元,中央投資將拉動整個社會總投資20萬億元左右。20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將需要4萬億元左右的新增貸款。再合理預計明年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占銀行總新增貸款的比例為80%左右,則2009年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幅將達到16%左右,增量將達到4.8萬億~5萬億元。
2、貨幣供應加速增長面臨一定壓力
盡管信貸較快增長將對M2增長形成強有力的支撐,但也必須看到,2009年貨幣供應增長還面臨一定壓力。綜合考慮外匯占款和貨幣乘數變化,我們認為2009年末M2增長16%左右的可能性最大。
第一,外匯儲備增長放緩將對貨幣供應擴張構成制約。外匯占款變化對M2增長具有顯著的影響,2009年外匯儲備增長將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可能顯著放緩,一是貿易順差將因出口增速大幅下降、進口增長難以持續降低而減少。二是FDI增長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投資收益率有所下降多方面的影響而有所減緩。三是跨境資金凈流出的趨勢在短期內尚難以改變。
第二,較低的貨幣乘數限制了貨幣擴張能力。我國貨幣乘數在2005年達到階段性高點后就一直呈總體下降趨勢。2009年,盡管法定準備金率還將繼續下調,但在經濟下行周期,商業銀行傾向于有大量超額準備金,從而導致總的準備金率難以降低,預計貨幣乘數仍將趨于下降,從而對貨幣擴張構成制約。
3、2009年信貸增長“前高后低”,貨幣流通速度趨于下降
近幾個月信貸增長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出于“早放貸,早收益”的考慮,積極“爭搶”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首先推出的優質項目。因此,這種爆發式的信貸高增長恐難持續,預計在2009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將是貸款快速增長時期,下半年貸款增速將有所放緩,2009年信貸增長將“前高后低”。
此外,在經濟下行周期,由于經濟活動減弱,貨幣周轉速度將趨于下降。由于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貨幣供應擴張的效果,不能僅僅追求存量貨幣增長速度,還應重點關注如何有效增加實體經濟的貨幣需求、提高貨幣流轉速度。
六、2009年宏觀調控全力“保增長”
(一)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保增長方面仍有操作空間,未來將注重統籌兼顧
1、2008年貨幣政策先緊后松,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2008年上半年,央行綜合采取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信貸額度控制等措施,貫徹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為有效避免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作出了重要貢獻。
下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不斷加大,“保增長”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貨幣政策隨之進行了及時調整。在不到100天的時間里,央行先后五次下調利率、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控制也逐步放松直至完全取消。目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正逐步顯現。貸款余額增長自2008年9月開始持續加速,M2增速在在持續幾個月的回落后也從12月份開始回升。
2、2009年適度寬松的貨幣金融政策在操作上將更加注重統籌兼顧
第一,利率和準備金率政策的使用將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首先,盡管物價漲幅回落為降息提供了空間,但綜合考慮到歷史、跨境資金流動狀況、未來通脹風險并兼顧各方利益,在經過近期的高密度、連續降息后,進一步大幅降息的空間已經不大。2009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將視存貸款情況、流動性狀況、跨境資金流動狀況等因素而定。最后,利率和準備金率政策的具體使用還將統籌兼顧銀行業盈利、不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狀況。
第二,信貸政策更加注重解決結構性矛盾。2009年,預計在促進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發展、創新質押貸款形式、完善農村信貸運行環境等方面有進一步的信貸政策出臺。
第三,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綜合考慮兩方面情況,預計2009年匯率政策將以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為主。同時,為避免資金大規模撤出對境內金融體系造成較大沖擊,預計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短期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
第四,政策可能集中在上半年出臺。預計此次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在今年二季度開始顯現,再綜合考慮到物價水平在今年初會出現負增長,相關政策可能集中在上半年出臺。
(二)積極財政政策雖面臨國家財力考驗,但能助經濟成功保增長
1、前20年財政僅一年出現盈余,積極財政政策考驗國家財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支僅僅出現四次微小盈余,特別是從1986年至2007年,我國財政收支只有2007年出現盈余。歷年財政赤字導致財政增支空間不大,單純依賴財政自身積累的結余資金,難以實現超萬億元的財政擴張的支出壓力,積極財政政策必須借助其他資金來源。
2、國家發債空間較大,積極財政政策資金將參照1998年采取的“借款”經驗
判斷一個國家的發債空間,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指標:赤字率(赤字/GDP)及債務負擔率(債務/GDP)。我國中央財政赤字率在2002年曾達到3.01%,高于歐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3%警戒線水平,而2007年赤字率下降到0.81%,與1997年的狀況相當。而國債負擔率由于2007年政府增發1.5萬億元特別國債,從而使2007年國債負擔率快速上升到21.64%,但離60%國際警戒線還有很大的空間。若按照國際警戒線3%赤字率及60%國債負擔率計算,2009年國債增發空間在5000億元左右,2010年可以再增發6000億元左右,這也說明了中央財政投資1.18萬億元的說法值得信賴。
3、財政國庫現金存量巨大,國債發行應較為順利
歷年來財政專項資金結余、財政已安排項目但尚未完成的項目資金沉淀及財政超收資金共同構成了財政國庫現金。2001年我國開始逐步推行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由傳統財政預算收支的分散管理轉向集中收付,尚未實現支付的財政預算資金沉淀在國庫,國庫現金余額出現急劇上升的現象,由2000年12月的3100.4億元上升到2008年6月的27414.37億元。而且隨著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推行,國庫現金呈現出繼續上升趨勢。由于2009年國債發行總量估計在5000億元以下,這僅占目前國庫現金余額的17%左右,因而,財政國債發行不愁沒有買家,為積極財政政策順利實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4、積極財政政策奠定保增長促發展基調,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積極性,經濟有望實現平穩增長
按照2006年及2007年的數據測算投資乘數分別為1.27和1.31,在此基礎上,我們保守預計2009年投資乘數在1.3,4萬億元如果在兩年內平均投資,那么,每年將拉動經濟增長2.6萬億元左右,2009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2.6萬億元相當于2008年GDP總額的8.6%。而根據近期國家發改委相關領導的判斷,國家兩年4萬億元的投資可以在未來兩年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左右,這對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是有積極作用的。
(三)宏觀政策在“保增長”的同時要兼顧“結構調整”
要全面落實“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戰略部署,將“調結構”融入“保增長”措施之中,重點是推進以下領域的改革:首先,推進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方面的要素價格改革,以加快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次,改革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升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為擴大消費打下堅實基礎。第三,加快城市化進程,以提高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第四,應該繼續推進財政體制改革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第五,要推進壟斷行業準入方面的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吸引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和服務業領域。 (報告指導:連平、周昆平;執筆:吳建環、唐建偉、劉能華、張信瓊、鄂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