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健 王東
說起金融騙局,不能不提百年前的“龐氏騙局”。其范圍之大、影響之深,使得類似的騙局都被冠以“龐氏騙局”的說法,可見非同一般。
龐氏騙局的當事人是20世紀初的意大利人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于1903年移民到美國,期望在新大陸闖出一片天地。這期間為了發(fā)財,他曾經在加拿大因偽造罪而坐牢,在美國亞特蘭大因走私人口而蹲過監(jiān)獄,經過美國式發(fā)財夢十幾年的熏陶,龐茲發(fā)現最快速賺錢的方法就是金融,也就是“錢生錢”。據說龐茲是在給銀行家打工時偷窺到了老板的秘密,那就是“拆東墻補西墻”,就此琢磨出了一個發(fā)財的好辦法:通過高額回報來誘使人們投資一種物品。為了增加神秘性,他故意把這個計劃弄得非常復雜,讓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1920年2月,他在美國各大報紙上投放廣告,承諾以購買國際郵政代金券的方式給投資者高額的回報。他在紐約成立一家空殼公司,宣揚做國際郵政代金券的套頭交易。為籌集資金,他別出心裁地向投資者們承諾在90天的時間里回報率達50%,但參與者要先付一筆錢作為入會代價。
在人們看來,這種投資方式有一定道理,因為如果在美國低價買進國際郵政代金券,拿到美元匯率高的國家就可以兌換成更多美元,如此套匯就可以大賺一筆。這個看似合理的盈利方案迷惑了相當多的一批人,再加上“眼見為實”的證據:最初的一批“投資者”的確在約定時間內拿到了龐茲所承諾的回報,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后面的“投資者”大量跟進,龐茲的騙局順利開張了。
越來越多的人對龐茲深信不疑,龐氏神話就這樣成為了現實:不到6個月時間里有超過4萬人投資,總額達1500萬美元。因為前期投資者獲得了巨大的投資回報,所以,他們都爭先恐后地宣揚查爾斯·龐茲是一位投資天才,甚至被一些美國人稱為與哥倫布、馬可尼齊名的最偉大的意大利人,因為他像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一樣“發(fā)現了錢”。
隨著龐氏神話的逐步膨脹,他自己也花著投資者的錢住進了高級別墅,搖身變成了超級富翁:買了100多套昂貴的西裝,并配上專門的皮鞋,擁有數十根鑲金的拐杖,還給他的情人購買了無數昂貴的首飾,連他的煙斗都鑲嵌著鉆石。當某個金融專家揭露龐茲的投資騙術時,龐茲還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反駁金融專家,說金融專家什么都不懂。
但實際上他只是模仿多層次直銷模式不斷吸納新投資者的錢,并將其付給先期進入的投資者。由于投資者所賺的錢不是公司通過業(yè)務所賺的錢,而是新加入的投資者的錢,這種模式依賴于不斷增加的現金流入。但隨著更多人加入,資金流出逐漸增加。當新吸收的錢難以支付前期投資者的紅利時,這個游戲就難以維持下去了。
俗話說,樹大招風,一夜暴富的龐茲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在龐茲的騙錢生意轟轟烈烈運轉5個月后,《波士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巴隆經過精確計算,確認各國發(fā)行的國際郵政代金券數量有限,根本無法實現套匯獲利的宏偉計劃。投資者意識到一切可能只是個謊言,開始紛紛撤資。1920年8月13日,龐茲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以欺詐罪被判刑9年。他的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騙術此后被稱為“龐氏騙局”。
此后,“龐氏騙局”成為一個專門名詞,意思是指用后來的“投資者”的錢,給前面的“投資者”以回報。它是金字塔騙局的變體,其運作就是靠“本金補利息、后金養(yǎng)前金”的模式。
從上述龐氏騙局的整個過程來看,金融騙局的發(fā)生往往并不是因為其構思多么精巧、設計多么復雜,而是因為投資者犯了投資過程中的兩大錯誤:貪婪和盲目崇拜。貪婪使人們失去理智,盲目崇拜則使人們忽視風險的控制,最終遭受到重大的損失。而細審麥道夫騙局的前前后后,眾多受騙者不也是在麥道夫承諾的高回報和他“金融泰斗”的名頭面前喪失了警惕嗎?日光之下,并無新事。人性之軟弱,自古皆然。
(孫健,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東,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博士。均為《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圖書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