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俞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斯蒂格利茨二十二日在北京對中國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予以肯定,稱其“非常及時”,很多措施“積極有效”。但談及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他則表示,“出手太晚”、“力度不夠”、“效果欠佳”。
在此間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二○○九年會上,斯蒂格利茨說,此次經濟衰退是全球性的,程度很深,且將是長期的,“很多國家所做的政策回應并不足夠”。
這位曾擔任美國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團主席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政府應對危機的措施效果“不是特別好”,“太少了”,“太晚了”,而且很多刺激措施以減稅的形式出現,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限。
“最讓人失望的是投入金融機構的上千億美元資金沒有產生任何效果”,斯蒂格利茨說,與其把納稅人的錢拿來救助病入膏肓的銀行還不如投入社保體系,“這筆錢可以讓美國社會保障體系在七十五年時間里都非常穩健”。
相較之下,這位多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中國經濟頗為熟稔的專家對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更為贊賞,認為其中包含了很多積極的因素。
他認為,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能夠在長期內促進產能的增長;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投入,有助于建立創新型經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教育和衛生等領域的投資,能夠起到拉動投資和刺激消費的雙重功效。此外,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擴大內需;以創業促就業;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資力度等短期經濟刺激措施也都兼顧了長遠的發展。
斯蒂格利茨強調,當前的危機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也需要全球聯手來應對。迄今為止,美國的應對還是很不夠的,“這將使危機持續的時間更長”,“大家應該從美國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這不僅僅是金融領域”。
此外,危機當前,部分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過度注重國內效應,而忽視了國際效應。在他看來,這些過于“國內化”的措施,甚至“以鄰為壑”的做法,將阻礙全球經濟的回暖。
斯氏建議,各國在進行經濟刺激時,必須有長遠的眼光,著眼于長遠的需求,“要確保在尋求負債表上的平衡的努力不要削弱”。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