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索佩敏
因東星突然宣布拒絕接受合作的中航收購東星一案,其根源還是雙方對于收購價格的分歧。上海證券報昨日獲悉,東星之所以對出價存在較高預期,主要原因是高盛曾在去年與東星接觸入股事宜,其當時的出價令東星對公司估值相當樂觀。
據知情人士透露,高盛當時有意以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星約25%的股份。如果按此推算,東星100%的股權價格約為4億美元。而據媒體報道稱,東星此前對中航集團開出的價格為6億元。“可以說,是高盛提高了東星的心理價位。”
另一方面,高盛還為當時的東星制定了較為激進的擴張策略。資料顯示,東星航空計劃到2012年公司機隊規模將達28架。有報道指出,注冊資本僅為8000萬元的東星航空其需要償還的貸款和租賃費用總額高達170億元。
事實上,在前兩年國內航空市場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時,民營航空作為市場的新進者的確受到了眾多境外資本的青睞。此前,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也曾透露,德意志銀行和花旗曾就投資入股一事與春秋進行過密切接觸。
孰料受到經濟危機和油價劇烈波動的影響,國內外航空市場在去年急轉直下。國內外大多數航空公司均出現虧損,規模小、融資難的民營航空更是苦苦掙扎。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令眾多境外投資方收縮戰線,停止了原本計劃推進的投資項目。對民營航空頻頻在此背景下,東星航空幾近資不抵債,從而不得不向地方政府提出希望邀請中航集團收購。
盡管至今中航集團未公布其對東星的出價,不過從目前的航空市場情況來看,中航集團的價格顯然難以與當年的高盛相比。據知情人士透露,中航集團傾向于以中介機構對東星的資產評估為基礎來確定收購價格,而后者的資產狀況并不樂觀,價格遠遠難以達到東星的預期,由此雙方談判破裂。
由于遭到債權人GECAS起訴,在當地政府的申請下,民航局批準東星航空從本月15日起停飛,而其總裁蘭世立以及數位高管也與外界失去聯系。業內人士分析,資不抵債的東星接下來要么進入破產程序,要么繼續與中航進行重組。由于破產程序較為漫長且牽涉多方利益,目前比較可能的發展趨勢是雙方重啟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