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姍姍
去年的一年時間,就使“中鋁”這個名字被全球廣泛知曉,因為作為中國的國有企業,中鋁首次成功以140億美元“突襲”國際礦業巨頭力拓,成為后者的單一最大股東,這不僅是當時國內企業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也是中國國有企業首次在投資海外重大戰略資源上獲得成功。
上個月,中鋁再次出手,以195億美元的更大的資金繼續注資力拓,不僅有望增持對力拓的持股,還將參股力拓在鐵礦石、銅和鋁等領域的優質資產。另外,掏出了巨額真金白銀的中鋁,還要求獲得力拓的兩個董事會席位。
這樣密集而大規模的行動,是中國的國有企業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而事實上除了中鋁,近期包括五礦、中金嶺南、鞍鋼、首鋼等國內大型礦業、鋼鐵企業,都邁出了投資海外礦業企業的步伐。顯然,中鋁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礦產資源的領軍人。
近幾年,中鋁在海外頻頻實施“走出去”戰略。時任中鋁總經理的肖亞慶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走出去”這一步既是中鋁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而必須走出國門開發資源,也是中國參與資源全球化過程的一步,更是中國企業樹立國際新形象的必然舉措。
2006年,中鋁成功收購秘魯銅業;2007年,中鋁正式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政府簽署了奧魯昆項目開發協議。此后,中鋁又聯合馬來西亞基建及能源集團(MMC)、沙特Binladin Group(SBG)公司,在沙特合資建設年產100萬噸的電解鋁廠,這也是中資企業在沙特最大的一筆投資。
一系列的海外投資為中鋁積累了經驗,也使中鋁在更敏感的投資上手段更加成熟。去年2月第一次投資力拓時,中鋁就聯合了同樣是鋁業巨頭的美國鋁業,這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外對中國國有企業政治上的敏感壓力,當時,這一收購方式也廣為海外業界稱道。
不過,隨著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步伐的加快,受到的阻力也將越來越大。對此,肖亞慶指出,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還需要時間、行動和語言與國外進行溝通和交流,讓他們理解中國的國情,“我在國外出差時,都會注意宣傳‘新國企’這個思路,國有企業這些年已經變化了很多,擁有現代企業應有的自主權、經營權和決策制定權。中國的國有企業到底是什么概念?西方社會很多人會有誤解,這就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
而投資海外礦業的同時,中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也將得到提升。肖亞慶表示,西方國家制度穩定,公司治理比較規范,與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合作,會意識到自己和他們的差距,企業就會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弱勢,并及時地補救和進步。而剛剛剛以17億美元達成對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公司OZ Minerals公司全資收購交易的五礦有色金屬股份公司副總焦健也告訴記者,收購海外礦業企業可以參與他們的管理,同時也可以學習他們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
“中國公司之所以要選擇海外并購,一般是希望獲得技術、研發能力和渠道,而這些都對并購后的管理要求非常強。一些擁有全球并購經驗的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并購和評估流程,包括對被并購公司的文化、制度、核心團隊能力和穩定性以及監管環境各個節點的評估,這正是中國企業需要學習和建立的。”翰威特咨詢公司企業變革與重組咨詢全球業務總監皮奧特·貝德納佐克(Piotr Bednarczuk)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