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長勇
三鹿的破產并沒有還清中國乳業的“債”,中國乳業依舊處在艱難時刻。
去年9月11日三聚氰胺風波爆發以來,中國乳業就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正當行業期待奶業市場逐步恢復時,多美滋和惠氏卻先后又處在三聚氰胺的疑云中,蒙牛爆出的OMP事件讓消費者在致癌和欺騙營銷的懷疑間游移。
一直針砭奶業時弊的中國奶協理事王丁棉認為,在此艱難時刻,中國乳業應真正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走出浮躁和混亂。
坦白說,此前中國乳業并不缺少社會責任的“光環”。盤點此前乳企發出的公關材料,就會發現包括三鹿在內的企業,榮獲過各種社會責任大獎,在災難和不幸面前,中國乳業也一直走在最前面。據三鹿網站此前資料,其“投入公益事業資金已達上千萬元”。
可三聚氰胺事件,擊碎了乳企用數以億計資金積累起的社會責任光環。因為乳企將大量利潤投向公益時,卻忽視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遍的責任,就是無條件保證每一件產品的質量。清華大學國家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課題組在一篇論文中表示:“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一定要回歸其基本底線和本質精神,即絕對保障消費者安全,這也是實現消費者價值的本質要求。”
顯然,當企業間競相以速度標榜時,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為往往是營銷層面的解決方案,而并非真的在意社會責任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意味著什么。這種現象并非只存在于乳業。
痛定思痛。乳企一直期望通過道歉和各種信誓旦旦的承諾,重拾消費者信心,但這一切都是形式。現在,乳企應真正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并回歸社會責任的基本底線和本質精神,恪守產品質量底線,絕對保障消費者安全。只有如此,才能讓乳企生存繁榮下去。此時,期望通過各種“危機公關”的技術手法瞞天過海,也許能一時瞞過消費者,但“四聚氰胺”“五聚氰胺”還會來到。
行業認為,現在乳企履行最基本社會責任、嚴守產品質量底線,最需要做兩件事。首先是理順產業鏈條。好奶源是好奶的基礎。可過去幾年中,擁有定價權的乳企讓奶農收益直線下降,讓養殖環節缺乏生產優質鮮奶的動力,同時乳企也沒有真正對奶源進行有效監管,在產奶淡季放縱劣質奶源進入加工環節,已是行業公開秘密。理順產業鏈需要乳企的勇氣,也需要政府的努力。
現在也是乳企放棄制造“概念”的時候了。為爭取市場份額,過去幾年內乳企制造出大量概念,OMP就被行業認為是其中之一。可乳制品不是保健品,保健品在通過兩三年的概念營銷取得成績后,此產品甚至品牌會被企業放棄,但是乳制品不行。蒙牛OMP“營銷”深刻的教訓值得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