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數字看中國 ■本報記者張一鳴
3月5日,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采取措施“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結售匯制度,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管,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
1.9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如何實現使用多元化?如何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沖擊的境況下發揮更大作用?是促進國內市場消費還是幫助企業“走出去”購買資產?“兩會”代表、委員都盯住了這個話題。
利用外匯儲備“走出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向“兩會”提交的提案建議,設立金屬礦業開發基金,加快將外匯儲備轉化為資源儲備的步伐。以便利用當前商品價格周期低點,“走出去”可獲得海外金屬礦產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仁春同樣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未來一兩年內,國際國內市場對有色金屬的需求將逐漸恢復,利用國際市場中的價格低位收購資源,將有利于提高國內有色金屬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
事實上,利用外匯儲備“走出去”的活動早已存在。“兩會”之前,商務部帶領企業家用130億美元到歐洲進行高技術產品的采購,如果達成采購意向,最終都要通過外匯儲備支付。
全國人大代表、原上海市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匯儲備管理必須貫徹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的原則。“在這個原則下,外匯儲備的使用應當多元化,鼓勵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適度減少儲備規模。”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聞世震對本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國家外匯儲備相對穩定,并一貫支持資源型企業“走出去”,投資、購買、入股國外能源項目。
外匯儲備促進內需不可行
對于外匯儲備的使用,全國政協委員、榮豐控股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征建議,可嘗試動用一部分外匯儲備,以發放等額特種外匯消費券的形式惠及國民。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長李明昌分析說,由于外匯儲備對應的是央行的負債,其性質不同于儲蓄和財政資金,因此也就不能簡單地分給個人或者讓政府部門直接使用,有些代表、委員建議用外匯儲備來擴大內需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將外匯儲備用于向國內民眾提供消費券,將導致國內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出現通貨膨脹的風險。”李明昌說,因此,外匯儲備更多的是企業在國內籌集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向外匯管理局購買外匯,再進行對外投資。
據透露,僅四川省當地的資源型企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向外匯管理局申請換匯的數量就比往年明顯增加。
“用外匯到國際上購置資源性商品,進行資源股權投資或對一般企業投資是國家近幾年鼓勵的方向。但不能由央行直接投資,國家鼓勵企業在國內籌集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購匯后再對外投資。”李明昌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