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偉霖
近日坊間傳聞監管部門擬出臺基金分紅新規,要求基金合同中明確分紅約定。
但記者從數家主流基金公司處了解到,它們至今尚沒有收到相關的指引。不過據北京某基金公司產品設計部總監表示,據其所知,業內對于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合同的預期其實一直都有,因此監管部門擇機進行相關的規范相信也會是遲早的事情。
31只基金至今未分紅
目前的基金分紅制度,是在2004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中有規定:“開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應當約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數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不過,根據Wind數據統計,31只2007年中期前成立、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開放式基金,2007年至今卻未進行過分紅,涉及牛市實現可供分配收益總額達到1430多億元。
同時據記者粗略統計,在這些基金中,有多只基金是在合同中明確寫明基金可分配收益每年至少分配一次或全年分配不得低于可供分配收益的最低比例。
對于不分紅的原因,部分基金公司對記者解釋,公司原本是看好未來的收益,希望在不影響投資策略的情況下,積累更多凈值以后再進行分紅。但沒有想到的是2008年初市場急轉直下,想分紅時已無法達到合同規定比例要求,如果分紅則會是份額凈值低于1元,違反“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額凈值不能低于面值”的合同規定。
同時據記者采訪了解,部分因各種原因沒有分紅的基金公司,也表示曾就此相關問題向監管層提交報告,只是當時都沒有收到監管層的回復。
對于基金分紅的現狀,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分析認為,開放式基金在分紅條款上面一直沒有明確規定分紅截至時間、分紅面值底線等等問題,可以說是造成開放式基金分紅混亂局面的主因。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峰曾在《基金集中性賣股分紅 共振效應壓垮市場》則指出,出于管理費收入最大化考慮,絕大多數基金公司在實施適度均衡分紅的動力不足,有的還會采取份額分拆等手段以規避分紅。基金管理公司往往最大限度地利用契約中的漏洞不分紅或少分紅,因基金契約的強制規定而必須分紅的,則千方百計把分紅推遲到最后一刻。
監管層一直在關注
目前坊間已有傳聞,監管層組織部分基金公司的產品設計部門負責人開會,旨在向業內人士征求關于基金分紅若干新規定的意見、建議,并據此修改、完善并出臺分紅新政策。
據稱,其中將包括基金合同必須明確分紅約定,即基金可以約定也可以不約定分紅,“并不是要強制必須分紅”;約定分紅的基金,必須在合同中規定每年最少分紅次數及每次分紅金額占可分配收益總額的最低比例,全年分紅累計金額占年度可分配收益總額的比例,則可規定也可不規定;紅利發放日距離可分配收益的計算截止日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同時據深圳某基金人士透露,監管層對涉及持有人切身利益的基金分紅問題一直表示重視,就2007年基金分紅的問題,監管部門就曾一度點名批評過部分公司。
而胡立峰則建議,基金行業應該采取必要措施,修改基金契約條款推行均衡分紅,實施按月或者按季分紅,并且契約中的分紅條款一定要明確、清晰和剛性,減少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運作的空間,排除例外條款杜絕漏洞。例如:每個月已實現的紅利至少50%要分配,每個季度已經實現的紅利至少75%要分配,以保持股票市場穩定協調發展,在基金凈值穩步增長的同時也給投資者適度穩定均衡的現金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