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曉欣
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經濟形勢在一年內急轉直下,由“熱”轉“冷”。為化解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的經濟政策也已經由去年的防過熱、防通脹,迅速調整為擴內需、保增長。在2009年“兩會”召開前夕,回顧2008年財經熱點,可以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國經濟發展過程,更加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爭取2009年中國經濟全面增長。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的擴大化和年初席卷半個中國的冰雪災害使中國經濟面臨新的考驗。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宏觀調控放到了2008年政府工作的首位,并指出宏觀調控還要“加強和改善”。同時,報告還特別提到要注意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從而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起大落。
2008年,中國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適時對宏觀經濟政策作出重大調整。特別是下半年,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果斷提出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將宏觀調控的重點轉向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明確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實踐證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是及時的、正確的、有效的,使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穩定了局勢。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
貨幣政策及時調整
2008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基本延續了2008年的從緊基調,嚴控通脹;但隨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化,貨幣政策適時適度作出調整,并最終在9月份全面轉變為適度寬松。總體上看,貨幣政策在前期控制通脹和后期為“保增長”提供寬松貨幣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實現全面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
下半年,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央行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采取了靈活審慎的宏觀政策,適時適度把握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貨幣政策適度寬松,全力確保經濟增長。一是實行靈活審慎的貨幣政策,適當降低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同時降低最低首付比例。2008年9月以來,人民銀行五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四次下調存貸款利率,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投放,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二是按照有關危機應對預案,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和管理,金融監管部門加強了金融機構審慎監管,摸清風險底數、處置相關風險資產、控制風險敞口。三是加強國際溝通協作,共同應對危機,與美國及歐洲、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相關部門和國際組織進行了密切溝通,在危機應對的國際協作中,既有所作為,也量力而行,積極維護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維護我國的現實和長遠利益。
財政政策由“穩健”重返“積極”
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財政政策去年末,由“穩健”重返“積極”。與十年前重在保增長不同,此輪積極財政對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更為關注,在化解短期經濟下行壓力之余,亦有望收到突破改革瓶頸之效。
財政政策由穩健轉向積極,提高市場對未來財政投入的預期,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相輔相成,將對保增長提供較好的資金支持。去年三季度宏觀經濟的下滑使得政府加速推出經濟刺激措施,而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財政手段比貨幣政策更為直接,再加上財政政策一定的杠桿效用,引入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對宏觀經濟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本輪積極財政政策的特點,一是規模大。繼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宣布4萬億元投資計劃之后,各省紛紛跟進,目前宣布的投資規劃已突破20萬億元。二是結構轉變明確,向公共產品供給傾斜,比如災后重建、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2008年,中央財政用于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就業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超過5600億元,增長29%,超過同期財政收入增幅。三是把宏觀調控和長期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比如鐵路建設投資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投資。
中央一號文件力促農民增收
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761元,農民的收入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經濟增長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也波及到農業和農村經濟。農產品價格漲幅明顯比以往下降,有些農副產品的價格甚至是絕對水平的下降。針對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加大,國家陸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加大對農業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服務方面的投入,降低農民的經營成本;二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各項直接補貼,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這四項補貼今年預計將增加到1200億元左右;三是提高政府對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的水平;四是增加政府的儲備;五是合理調控進出口。
近幾年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在其純收入中約占40%,所以農民工就業數量的減少帶來了農民收入增長的困難。去年12月國家發出了關于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主要政策包括:鼓勵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盡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農民工;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補貼的辦法,幫助農民工回鄉以后自己創業;要求各地切實保障外出農民工的土地保障權益,等等。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這是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央對“三農”工作的新定位。
建立內需主導增長模式擴大
內需一方面可以部分抵消出口迅速下降帶來的沖擊,防止經濟增速下降得過猛;另一方面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內需潛力很大,把擴大內需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在一起,將有助于經濟保持長期增長。
金融危機為中國擺脫嚴重的“外需依賴癥”提供了契機,擴大內需,建立內需主導的增長模式作為改革的方向,已成共識。在外需銳減之際,中國開始將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大幅增加政府公共投資;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補貼措施;增加物資儲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對困難群體的補助和農民的補貼等,抵御危機的應急之舉,已令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時間表提前。目前,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措施,并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