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安定
專欄作家新華社高級記者資深汽車評論人
上汽收購雙龍,四年風風雨雨,起起落落,終于在全球金融海嘯中功虧一簣。國際兼并首戰失利。于是有人因噎廢食,提出中國汽車業應該止步于國際汽車資本市場,老虎屁股摸不得。
筆者以為,收購雙龍的失敗,主要源于文化差異,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嘯的不可抗力。但同時也必須看到,上汽在并購時機選擇、自身管理、團隊實力、危機處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雖然也做過前期的案頭準備和對策,但“紙上得來終覺淺”。摸爬滾打一番,終于知道了吃螃蟹的滋味。失敗也是體驗,體驗就是財富,這財富可能正是中國汽車業今后再度出擊的墊腳石。
個中滋味
2004年底,上汽斥資約5億美元,收購了經營狀況岌岌可危的韓國雙龍汽車48.92%的股權;次年,通過證券市場交易,增持雙龍股份至51.33%,成為絕對控股的大股東。
雙龍是韓國第五大汽車制造商,主要生產大型SUV和高檔豪華轎車,既有20萬輛的產能,又有研發工程能力。
上汽實施海外兼并的目的,一是通過區域性兼并,嘗試構筑全球經營體系;二是雙龍的SUV以及柴油發動機與上汽的產品體系有較強的互補性,重組后,可以發揮雙方在產品設計、開發、零部件采購和營銷網絡的協同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
然而事與愿違。上汽進入雙龍后,才知曉中韓汽車企業文化的溝壑有多深。
一方面,韓國社會商業賄賂成風,經濟犯罪成本極低,造成原管理層能力低下,且供應商與管理層和工會多有利益關系。但是董事會罷免了原社長后,中方沒有一個國際收購的整體團隊支撐雙龍運作。相比之下,美國通用收購韓國大宇后,馬上從通用全球機構中抽調50人的經營團隊整體接管,并有500人的后方支持。這凸顯了上汽在國際經營人才體系及人才培養方面的缺失。
另一方面,韓國工會勢力強大,動輒以罷工相要挾,要求分享管理層的利益。“斗爭成果”累積下來,雙龍汽車的單車人工成本占到20%,遠高于韓國汽車業8%的平均水平。工會之強勢,令人瞠目:百余工會專職干部不參與生產勞動,還配有專車;管理層經營決策須經過工會許可;每年伴以罷工的勞資談判,都給企業帶來巨額損失。2006年的“玉碎”罷工,就造成當年虧損1960億韓元。源于自有的島國文化,韓國人抱團成群,有強烈的民族自尊感,但也有其狹隘的弊端。小型越野車S100為了攤銷開發成本,打算繼續在韓國生產的同時,也在國內組裝,既可增加銷量,又能擴大雙龍CKD出口,卻被雙龍工會指為 “技術和就業崗位流出”而引發拼死抗爭,甚至舉報司法部門,由檢察部門對中方管理人員進行限制出境的高強度傳喚。
海嘯無情
2005年,上汽入主雙龍,撤換原社長蘇鎮;2006年,上汽管理層通過整頓長期散亂的生產秩序,建立精益生產體系,實行質量控制的“全面振興計劃”,當年實現主營業務盈利;2007年,克服韓國政府取消柴油車補貼的不利因素,通過擴大海外市場銷售、降低成本等措施,進一步取得整體扭虧增盈的業績。
此外,利用上汽的影響力,雙龍先后4次成功地進行了包括獲得巨額貸款和發行債券的融資活動。
其間,原通用中國CEO墨斐,受聘任上汽副總經理,坐鎮雙龍一年有余,其運用豐富的海外管理經驗,幫助雙龍扭虧和化解勞資矛盾,頗有建樹。
然而,2008年下半年,雙龍突發急癥,斷了資金鏈,經營難以為繼。
回顧雙龍危機,上汽人士稱,沒想到全球金融海嘯來得這么猛,排浪打來,雙龍瞬間就垮了。雙龍產品一半銷往歐洲,現在幾乎沒有了銷路;在俄羅斯,連信用證都開不出;在韓國國內,賣車80%靠貸款,現在消費不振,銀行惜貸,雙龍又不像現代、大宇擁有自己的金融公司,因而只能坐以待斃。
除了產品開發有合作外,雙龍是經濟完全獨立的韓國公司,因而雙龍事件對大股東上汽的影響不大,截至2008年11月底,上汽擁有雙龍的股份權益為18.51億元。
現金為王
幾經搶救無效,雙龍董事會2009年1月9日申請破產保護 (回生程序);2月6日,申請生效,法院接替董事會,對雙龍進行托管,指定兩位韓國人為共同管理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制定企業“回生”計劃,并在5月22日集會通報關系人。如果法院批準該計劃,雙龍將步入正常經營。“回生”不成,則進入破產清算。
為了幫助雙龍“回生”,上汽承諾愿意以它在雙龍的股權作抵押籌措資金;愿意幫雙龍尋找接盤的戰略投資者;繼續在中國維持雙龍的銷售渠道。
即使如此仁至義盡,雙龍工會仍然組織工人到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抗議。
有消息說,雙龍提出,要已經被迫退出管理的上汽繼續追加投資。筆者正巧是上汽的一個小股東,我向上汽董事會呼吁,金融海嘯當前,現金為王,再也不要往那個無底洞里扔錢了!
相關專題: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