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書懷
我們似乎聞到創業板的氣息了。但創業板始終讓人有個“憂慮”,就是中小投資者能不能參與。
之所以有這個“憂慮”,是因為創業板有一個重要作用,給風險投資、創業投資提供一個退出渠道。在一個很有希望的項目的初創時期,最缺資金,而這時風險投資作為有眼光而又有實力的投資者,去投資,去扶植,讓企業成長起來,通過上市讓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借此退出,從而再去扶植、創辦下一個新項目,這對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小企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但是,風險投資、創業投資退出了,這個企業今后會怎樣呢?如果這樣的公司到創業板來上市,把籌碼最后交到股市的投資者手里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手里會是個什么結果呢?會不會曇花一現過幾年就退市把籌碼爛在投資者手里呢?
根據中國經濟網站的一份統計數據,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連續進行的5次全國私營企業大規模抽樣調查表明,1993年以前私營企業平均存續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另有統計顯示,中國集團公司平均壽命7至8歲,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歲,由于中國90%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據此推算,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約3.5歲。在中關村注冊的6000家企業,壽命超過8年的不到3%。
綜觀世界各國的創業板,固然有成功的,但失敗的也不少,更有辦得死氣沉沉的。我國的創業板不辦則已,辦就一定要辦好,不能走外國創業板上得快退得也快的老路。我們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業板的路子。上創業板的企業一定要經過千挑萬選,條件要嚴,要先經過考驗,他們一旦上了創業板,絕大多數是不能幾年就退出的,要有相當一批能成長為好企業,比主板不差的企業,像美國納斯達克微軟那樣的企業。創業板可以比主板風險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要能夠讓有一定承擔風險能力的中小投資者參與,并能獲得穩定的回報。
鑒于此,我認為應該開發三板市場,讓欲上創業板的企業先到三板市場上去融資,接受一定時間的考驗,也讓這些企業的管理者熟悉資本市場的規則。現在三板市場的交易制度和主板市場很不相同,無論是交易形式,還是信息披露要求和主板市場相差很遠,而且每次交易不能低于3萬股,這就排除了中小投資者的參與可能。開發三板市場,讓三板市場變成一個剛創業的公司的投融資平臺,變成一個能承擔高風險的也可以獲得高利潤的風險投資家自由馳騁的場所。而把經過三板市場的檢驗,確實有希望的企業、能長成參天大樹的企業,拿到創業板來上市。這樣相對能降低創業板的風險,讓大多數中小投資者也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