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航空公司套保集體巨虧 > 正文
航油套保業務讓國內航空公司傷痕累累,它到底是什么樣的“洪水猛獸”呢?
其實,所謂航油套期保值,就是航空公司面對油價波動時鎖定成本的一種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是相對于現貨商而言的,是指把航油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是航空公司對其現在買進、準備以后售出的航油價格或對將來需要買進的航油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比如國際油價上漲到140美元一桶,如果航空公司判斷該價格還將繼續上漲,那為了控制公司成本,就可以以一定價格購買航油期貨,到了期貨交割日,再以事先約定的價格進行交易,如此一來,超過約定價的航油成本就被消化了。
而從目前公開的信息顯示,國內航空公司參與國際航油套期保值的期權合約主要采用上下都做的方式,也就是上方買入看漲期權,同時下方賣出看跌期權。簡單而言,就是一方面通過從國際投行、銀行等對家處買入看漲期權,以保證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封頂;同時,賣給對家看跌期權,相當于給對家提供航油的低價保險。
比如說,航油價格在每桶60美元至150美元區間內,某航空公司參與套保,購買了1000萬桶航油,那到合約截止日時,無論航油價格多少,是否已經超過150美元,該公司都有權選擇是否購買,而合約對手必須接受。同時,如果該航空公司還參與了看跌期權合約,那到合約截止時,如果航油價格跌破60美元,航空公司也必須以超過60美元的價格與對方交割。
照理說,航空公司作為用油方,參與價格封頂保險無可非議,但為何又要參與看跌期權業務,給對家一個價格兜底的保險呢?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價格封頂保險是一個買入期權,需付給對家昂貴的期權傭金,而通過向對家出售兜底保險賣出期權,則可回收一部分期權傭金,相當于以貨換貨,以期權換期權,對沖掉在購買航油期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成本。表面上看,航空公司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只要國際油價不跌破約定區間的下限,那航空公司在鎖定成本的同時,又可以賺取相當可觀的傭金,何樂而不為?然而,國際油價的走勢恰恰讓航空公司跌破眼鏡。從目前巨虧情況來看,國內航空公司在參與航油套保時,無疑盲目樂觀了,單邊看多的結果最終讓很多航企撞得頭破血流。
需要指出的是,航空公司參與航油套保并非不務正業,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近年來,燃油價格持續上漲,航企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至2008年6月,大多數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已占總成本的40%,用一位航企老總的話說,“在那樣的形勢下,航空公司不進行套保就根本無法生存。這是一場不得不赴的‘賭約’。”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