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昊/文
格力電器與日本大金成立合資公司;云南白藥主導產品提價80%;保利地產業績增速放緩
中國鐵建中標185.28億元合同
信息:中國鐵建(601186.SH)公告稱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中標南寧至廣州鐵路、蘭州至重慶鐵路的多個標段的工程合同;合同總金額為185.28億元。
點評:自去年12月至今其已經新簽重大工程合同金額561.79億元,其中鐵路合同占比78.46%,表明公司在鐵路建設領域依然保持較強的優勢,鐵路建設主要由鐵道部承建,主要原材料由其提供,降低了公司的經營風險,同時其他原材料在2008年的下降,有利于公司保持合理的毛利率水平。根據2008年半年報,該公司在手訂單3882億元,保守估計目前公司在手訂單超過4500億元。
格力電器與大金成立合資公司
信息:格力電器(000651.SZ)與日本大金公司簽署了兩項合資經營合同,擬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分別從事變頻壓縮機和模具生產,注冊資金分別為5796萬美元和7483萬美元,格力均以51%股權控股。
點評:格力和大金都是世界最大的家用空調制造商之一,合資有助于雙方在國際范圍內擴大良好的空調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合資公司重點投資領域是變頻壓縮機和模具研發制造,有利于格力電器掌握變頻技術,在全球市場擴大相關產品的市場份額。合資公司尚需獲得審批機關的批準,獲批后項目建設期一年,短期不會對格力電器產生利好。
云南白藥主導產品提價80%
信息:國信證券調研發現,云南白藥(000538.SZ)的主導產品之一白藥膏價格上調,出廠價由9元提高到約 15元-16元,提高幅度近80%。
點評:2008年白藥膏的銷售額約 2億元,約占白藥自產產品總體的 12.5%。白藥膏最高零售價可由省定,該產品在無錫生產,近期江蘇省物價局提高了該產品最高零售價至24元,該公司也相應提高了該產品的出廠價。云南白藥的歷史定價均較偏低,未來各類白藥產品仍有提價空間,今年初藥品事業部已經提高了白藥中央型產品的出廠價格約2%-3%。白藥膏大幅提高零售價后,還需要到其它各省物價局的審批,出廠價執行到位有一個過程,暫難判斷對其業績的影響。
武鋼股份3月鋼價繼續上調
信息:武鋼股份(600005.SH)出臺3月份產品銷售價格,在2月份價格基礎上主要品種的出廠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調。
點評:此次調價幅度較小,調價完成后公司產品含稅售價僅略高于目前的市場價。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體現了武鋼對鋼材價格后市持偏謹慎的態度。自2008年11月中旬以來大幅反彈了將近30%的鋼材價格目前還在繼續,目前來看鋼價反彈伴隨的是產量的迅速恢復及社會庫存的緩慢上升,下游主要用鋼行業采購意愿的確在提升,但還無法嚴格區分是真實需求的恢復還是企業在去庫存化后的正常采購。實際上,鋼價的反彈是否持續仍主要取決于下游真實需求的恢復程度,這一點目前還有待觀察。
保利地產業績增速放緩
信息:2008年保利地產(600048.SH)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長91.24%;實現凈利潤22.39億元,同比增長50.35%。2008年公司實現房地產銷售面積258.49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05.11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9.48%和20.36%。
點評:保利地產的獲利能力有所下降,2008年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增長率出現下滑,已售未結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大幅下滑至89.47%,遠低于2007年的143.36%和2006年的108.60%。不過該公司及時調整發展步伐,2008年新開工面積4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03%,同比增速遠低于2007年的72.87%;新增土地儲備594萬平方米,較2007年減少了160.5萬平方米。
重點上市公司動態
2月16日
中國石油啟動“劣質重油輕質化關鍵技術研究”,未來將新建數個千萬噸級煉廠加工超重油
招商銀行稱“投資富通涉損失6000萬美元”純屬不實報道
長安汽車擬9.09億港元回購B股
TCL集團1月液晶電視銷量增177%
西飛國際簽訂飛機批量生產合同
中國神華1月產煤量環比增兩成
2月17日
中炬高新動力電池尚未批量生產
天士力盈利增長近四成擬發7億中期票據
吉林敖東參股公司獲采礦許可證
攀鋼鋼釩出資2億投建合資公司
2月18日
馬鋼股份10萬噸精品中標京滬高鐵
鞍鋼股份擬發100億元公司債券
振華港機獲淡水河谷8000萬美元大單,兩月連拿四個海外大單
浦發銀行將對上海新增300億信貸
工商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余額超1.5萬億元
中信國安集團全面推進ST新天重組
2月19日
中國國航稱不再新增航油套保倉位
張江高科川沙拿地12萬平方米
包鋼稀土籌建核磁共振儀項目
深圳機場獲批設立保稅物流中心
2月20日
南京新百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太行水泥控制人擬實施資產整合
重慶鋼鐵擬發行20億公司債券
四川路橋中標9.49億重大工程
中工國際簽訂3億美元國際合同
云南城投擬向銀行融資,申請授信50億元
新大陸中標9000萬工程項目
(理財周報記者 劉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