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俊
金融海嘯爆發以來,香港航空貨運量和客運量持續下跌,眾航空公司亦飽受其害。繼香港航空業“龍頭老大”國泰航空(00293.HK)年初發布盈利預警以來,海南航空旗下的香港航空和香港快運近日也傳出經營困難的消息,多家香港媒體宣稱,為了得到注資,兩家公司需要在短期內引入新股東。
小公司日子難挨
自從國泰航空2006年收購了港龍航空之后,香港的航空業出現了“一家獨大”的局面。經營民航和貨運的六家航空公司中,港龍航空和經營全貨運的華民航空都已經收歸國泰麾下;以“廉價航空”著稱的甘泉航空去年亦已倒閉;剩下兩家即是海航均持有45%股權的香港航空和香港快運。
“規模小的公司相對而言比較難以控制成本,需要的現金比較多。”大和證券航空業分析師劉偉健對本報表示,“一旦金融市場收緊,這些小公司融資上就會出現問題。”
去年上半年油價持續高企,國泰航空上半年即虧損6.63億港元,年底亦采用給員工放無薪假的方式來降低成本。規模相去甚遠的港航和快運面臨壓力更甚,不僅拖欠了香港機場管理局近5000萬港元的飛機停泊及起降費,并從去年10月開始陸續裁員數十名,不過公司當時解釋說是正常的人員變動。
“此外,小規模的公司通常集中在某一市場,一旦該市場需求下降,對航空公司的影響會很大。”劉偉健說。兩家公司航線主要集中在二線旅游城市。港航的航線主要集中在中國南部,如桂林、海口等,快運則于去年增開了日本鹿兒島、印尼峇里島等航點。
“三通”影響有限
香港航空業的版圖變更,除了金融海嘯的沖擊,業界也有人認為與“三通”之后香港的航空中轉站地位受到影響有關,不過對此說法,學者與分析師們有不同觀點。
“目前開放‘三通’的城市還不多,對香港航空公司的影響還不大。”劉偉健說,“但是我預計今年年中以后會多一些放寬,到時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會逐漸顯現出來。”
大陸和臺灣的“三通”去年12月中開始,當月,香港的航空客運量較一年前下降5.32%,貨運量更是大跌28.2%,為去年8月以來連續第5個月的下跌。今年1月份貨運量同比跌幅擴大到28.9%,由于春節出行增多,客運量錄得0.02%的輕微增幅。
對于“三通”對香港航空業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對本報表示,由于從臺灣去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航班為數不多,“三通”對香港的影響目前不大。
“不是航點的問題,而是目前航班比較少,很多臺灣旅客仍得從香港轉機。”羅祥國說,“香港的航空業危機跟‘三通’關系不大,跟歐美旅客下降關系比較大。”
“不過就算兩岸航班逐漸增多,對香港的影響也很有限。除了國泰,目前港航和快運都沒有飛臺灣的航線,因此‘三通’對國泰只有輕微影響,對港航、快運則沒什么影響。”羅祥國表示。
事實上,“三通”實施之后,兩家航空公司還正摩拳擦掌,準備今年開拓臺灣市場。港航與快運臺灣區總經理兼海南航空首席代表陳韻雯年初表示,今年主要工作包括在臺設立分公司,取得臺港航線,結合海南航空為同業服務,利用3家航空公司的航網整合,積極與“華航”等臺籍航空合作,拓展市占率。(本報特約記者舒時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