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楠
鹽湖鉀肥的礦產資源使用費等議案在股東大會上獲得84.48%的高票通過,以及前十大流通股東中8家的支持,無疑預示著鹽湖鉀肥和ST鹽湖的合并預案前景已經明亮。
僅僅是在3個月前的去年12月鹽湖鉀肥股東大會上,這同樣的三項議案遭到了“否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9家投了反對票,1家棄權。
基金的翻盤并不能完全視作他們自身態度的扭轉,因為這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與上次相比,已經“物是人非”,大成基金公司下屬7只基金在這幾個月內扎堆買入,并且成本較低,奪取了席位和話語權。
很明顯,現在的流通股東能夠接受向ST鹽湖增加支付高達3.06億元的礦產資源使用費,對于ST鹽湖的估值也將表示認可,那么對合并重組方案的認可也在情理之中,何況這些基金的持倉成本較低。
但是,不管是怎樣復雜的游戲,上市公司自身的基本面并不因資本市場的估值對價而改變。
鉀仍然是稀缺性資源,70%的對外依存度表明,國內鉀肥行業這個“蛋糕”幾乎是“無限大”。雖然中信國安的100萬噸鉀鎂肥項目可能成為石化產業振興規劃扶持建設的重點項目,但鹽湖鉀肥“一家獨大”的狀況短期難以改變。
日前新出臺的鉀肥價格管理政策,給了久久不能平息的國內爭論一個明確“答復”:鉀肥價格將按市場化運作,國家將加大對進口鉀肥的監管。這對鹽湖鉀肥自身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或許正是看到公司和行業的發展潛力,大成基金才有足夠的動力去奪取前十大流通股席位,并促成表決的通過。如不意外的話,合并重組方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現在看來也將不是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