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江金騏 北京報道
2月19日,《華夏時報》記者從國資委了解到,此前熱議的央企股權激勵,目前可能不會全面推開。
早在2006年年底,國資委、財政部就聯合印發了有關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試行辦法”,但由于恰逢證監會的一場“加強上市公司治理”的專項風暴而沉寂了兩年。2008年底,兩部委再次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2009年2月中旬,隨著烽火通信科技股份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獲得國資委、證監會的批復備案,業內人士紛紛認為央企股權激勵會出現井噴。但國資委企業分配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武漢烽火科技只是個案,央企的股權激勵從目前來看,還不具備普遍推開的條件。
行權紅線不可破
股權激勵是通過給予企業經營者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全身心參與企業決策經營,激勵并約束他們,必須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勤勉盡責。
國資委企業分配局薪酬管理處殷長波處長2月19日向本報記者表示,新的規范發布后,咨詢或申報股權激勵計劃的企業有所增加,但他拒絕透露具體的企業名稱及數量。不過不久前,由專門機構針對上市公司的一個調查表明,在《通知》頒行后,包括國企、民企在內,有70%的上市公司有意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企業申報股權激勵,其業績增長、股權收益水平、預期收益等硬指標必須要滿足。”殷長波表示。有些企業的股權激勵計劃,在獲得批復后、正式實施前,預期收益可能失控,對此,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在授權時,必須在方案中預設嚴格的授權條件。
記者發現,尚在國資委官方網站公示欄里的“中糧地產股權激勵計劃摘要”就明確,在該計劃實施的前一年,公司的業績需要達到兩個條件:一是年凈利潤增長率達到或超過20%且不低于近3年平均水平或同行業平均水平;二是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或超過10%,且不低于近3年平均水平或同行業平均水平。
“改革的方向必須堅持,不能因為多數公司達不到條件就放寬標準。”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股權激勵并不是目的,關鍵是要完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勵機制。
七成方案踏空
新一輪的股權激勵,會不會因烽火通信的開啟而迎來新局面尚不可定,但它作為一場盛宴,卻經歷著“沒來得及上桌就被撤席”的尷尬。
2007年年末,當時由于對市場的穩定預期,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的意愿強烈。但隨著市場的不斷下跌,股權激勵的風險也體現出來。
“跌跌不休的股市,打破了高管們的致富夢。”中信建投分析師田東紅向記者介紹,在股市下跌過程中,有超過七成股票的股價已經低于當初激勵方案中的行權價。以至于到目前為止,估計有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停止了股權激勵計劃。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在采用股權激勵的股票中,有七成以上的股票價格,已經低于當初激勵方案中的行權價。其中,廣宇集團股價在最低時只有行權價格的25%,目前已停止實施股權激勵方案。
針對股權激勵的群起群落現象,一直做跟蹤研究的田東紅分析認為,幾乎所有公告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在公告前后股價大都有變動,比如公布前股價莫名下跌,使得不少公司已披露的激勵草案幾乎形同“雞肋”,不得不重新修改申報。
后繼者蓄勢待發
股權激勵真正進入企業,掐頭去尾不過3年,但其與股市間的相生相克,給人感受頗深。正因為如此,時下又有許多企業,正在為股權激勵做積極準備。
“我和我的同事同時承擔著七八個股權激勵計劃項目的評估和設計。”北京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王形超告訴記者,自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有關股權激勵的業務接洽明顯增多。
同樣的問題,在華信惠悅咨詢公司也得到印證。據該公司高管薪酬和長期激勵計劃業務總監張瑾琨介紹,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所在的團隊不斷接到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計劃的合作項目。
“現在做股權激勵計劃項目,是一個好時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寧向東分析,由于目前中國股市低迷、股價下挫,在此背景下所做的激勵計劃,可以制定一個比較低的行權價格,未來很容易達到。相反,在股價走高的“大牛市”做計劃,不但不劃算,許多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在股市的盛衰更迭中還有踏空的危險。
據介紹,從2006年初開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開始興起,最初包括萬科A、華僑城、海爾等多家上市公司開始嘗試此法;到了2007年的“大牛市”,很多上市公司想做卻不能做成。目前,中國A股市場一直陰晴不定,新一輪股權激勵計劃的興起,被認為是企業在因勢利導,但要想真正全面推開,并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