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蘭曉萌 北京報道
自美國財長蓋特納上周公布金融穩定計劃以來,這份大規模的金融救助方案因缺乏細節支撐而飽受質疑。近日,細節開始浮現,而種種跡象表明,趨勢對蓋特納有利。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些大型私人股權基金,包括凱雷集團和黑石集團,“有興趣購買財政部新方案所瞄準的這些資產”。這些私募基金巨頭的躍躍欲試在使盡渾身解數努力吸引投資者的奧巴馬政府舉步維艱之時,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如果有私營部門樂意參與,對蓋特納計劃的觀察就轉入下一個階段:建立公私合營投資基金真的管用嗎?
蓋特納的金融穩定計劃的首要目標是計算出銀行有毒資產的價格,并在政府為未來損失提供某種保險的情況下,吸引私人投資者購買這些資產,從而將它們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移除。
盡管這聽起來像是某種怪招,且不如國有化手段和蓋特納之前的“壞銀行”計劃直接,但有人認為,它可能真的管用。
派特·加羅法洛在美國thinkprogress網站上發表的一篇題為《蓋特納的公私合營投資基金管用嗎?》的文章中指出,如果蓋特納期盼的有毒資產購買者們(包括私人股份公司、對沖基金和其他陷入困境的投資者)打響競購戰,公私合營這一招可能會大獲成功。因為在這場競標中,終會有一方在考慮到價格高到自己無法盈利的時候停止叫價,此時,這些資產的真正價格就會浮現出來。
國際律師事務所McKenna Long & Aldridge LLP的執行董事布萊恩·沃拉索表示:“參與(購買有毒資產)的對沖基金和其他新的(有毒資產)所有者將會盡職地去計算這些非流動性資產的真正價值。”他說:“這的確具有價格發現能力。它讓資產管理進入專業人士的手中。并且,通過提取有毒資產并將它們交到其他人手中,銀行變干凈了,人們也將愿意投資。”
派特·加羅法洛認為,蓋特納的計劃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它為“了結”一些正在懸崖邊上搖搖欲墜的銀行提供了一個機會——如果當“價格發現表明,這些資產的價值遠遠小于銀行目前所估計的水平”。
誠然,這份計劃涉及的另外一方——納稅者也承擔著一些風險,并且,這份計劃的實際效果將取決于它的細節,但是,如果蓋特納能在吸引華爾街購買這些資產和保護納稅人免受更多損失之間找到一條絕佳的中間路線,那么他就有可能找到一條帶領美國銀行系統走出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