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煤價暴跌使煤電重點合同價格拉近 電企堅守價格談判底線
本報記者 王冰凝 北京報道
因國資委不愿為發電集團政策性虧損買單,2008年五大電力集團總體虧損達400億元,但僅獲得為電力央企注資126.7億中的6億元。
2月20日,國資委在2008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向部分中央電力企業提供了126.7億元災后重建資本性支出,其中向兩大電網中的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分別注資87.3億元和33.4億元,但僅向五大發電集團中的華電集團、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分別注資2.5億元、2.5億元和1億元,另兩家發電集團中電投集團和國電集團因未受災未獲注資。國資委不打算為五大電企的政策性虧損買單,五大電企因此誓死抱團,堅守電煤合同降價,否則一單不簽。
國資委不買單政策性虧損
一電力集團高層告訴記者,五大電企2008年的虧損,是因面臨電煤價格上漲,執行國家發改委低電價政策、承擔社會公益性服務和政府指令性任務,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國資委目前的態度是,認為2009年547.8億元的國有資本預算不應為企業的政策性虧損買單。
對于2008年五大發電集團的集體虧損,國資委相關負責人的評價是“自找的”。
該電力集團高層告訴記者,國資委認為2008年發電集團在收購資產上花費了過多資金從而增加了虧損額。
但一位消息人士則向記者透露,國資委認為2008年五大電力集團輕易妥協,與煤炭企業簽訂漲價的電煤合同,從而因成本上漲導致巨額虧損,是“自找的”。
2008年的煤炭訂貨會是近幾年來最順利的訂貨會。據悉,此次訂貨會上,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向電力企業承諾,煤電雙方簽訂漲價電煤合同后,2008年將上調電價,因此五大電企很快妥協,與煤企達成漲價協議。“但不幸的是,原計劃分三次上調的電價,面臨2008年下半年急轉直下的經濟形勢,只小幅度上調了兩次,并未調整到位,五大電力啞巴吃黃連,只得承受了政策性虧損的命運。”該人士說。
按照國資委公開的對2008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的具體分配方案,今年547.8億的國有資本預算有三重用途:270億元用于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點中央企業新設出資和補充國有資本;196.3億元用于支持特大自然災害中損失較重的中央企業災后恢復重建;81.5億元用于推進中央企業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同時,入列547.8億注資榜單的企業,還需要符合兩個條件:負債率在90%以上且影響面較大的央企。
“在國資委看來,五大電企的虧損是為執行國家發改委的低電價政策,從而導致政策性虧損,這與547.8億的國有資本預算分配計劃不符。五家電力集團僅獲得6億災后重建款。”上述電力集團高層說,而此前獲得注資的航空業央企則是市場性虧損,而且也是對政府有服務性付出的央企。
而一位消息人士更是一語中的:“五大發電集團的政策性虧損是因為國家發改委的價格政策,政府要補貼應該用財政收入補貼,國資委是不會用國有資本預算為政策性虧損買單的。”
煤電合同價格趨近
“五大電企要求電煤合同價格降50元/噸,而煤炭方面堅持應漲50元/噸,看似雙方矛盾差距顯著,實際煤電雙方對2009年的電煤供求形勢判斷一致,心理價位也很接近,真實報價只是雙方投出的煙幕彈。”英國巴克萊銀行北京代表處代表、煤炭分析師劉清泓認為。
劉清泓認為,雖然煤價執行雙軌制,煤炭訂貨會一直帶有計劃色彩,但實際上目前的電煤合同談判已經形似每年度的鐵礦石長協談判,市場化程度已經較高。“國內電煤需求占據將近60%的煤炭總需求,煤電企業的重點電煤合同是作為一種長協的形式存在,其價格低于市場煤價符合國際規則,只要政府不出手限價,合同談判還是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在進行。而這種長協的形式對于縮減煤炭和電力在市場中的風險都是有利的。”
近兩周秦皇島煤價的急劇下跌,使煤電雙方的重點電煤合同價逐漸拉近。
根據國泰君安的數據,秦皇島價格連續兩周下滑,截至2月16 日,6000大卡大同優混平倉價格600元/噸,環比上周下降3.33%,較上月同期下降6.67%,較上年同期下降11.11%。同時,秦皇島庫存連續4周回升,截至2月14日,秦皇島存煤738.3萬噸,較1月10日低點回升49.36%,
一電力集團燃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五大電力集團與煤企的心理價位原本是一致的,只是雙方都不肯輕易放出底線。此次,五大電企靠政府注資挽回虧損成泡影,更要堅守價格談判底線。
海外煤將成長期策略
隨著國內煤價近兩周的暴跌,國際煤價驟然失去競爭力。
“原本五大電企和華潤集團組成的六大電企聯盟,正在與澳大利亞煤企談判的整體購煤協議,將澳煤到岸價談到70美元/噸(5800大卡動力煤),但國內煤價下跌后,進口海外煤已經不是當務之急,而成為一種長遠戰略。”一電力集團高管告訴記者。
該人士同時指出,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一次電力座談會上提出要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電力企業海外找煤一方面為了緩解目前煤電之爭的問題,同時也作為長遠戰略問題,盡量保存國內不可再生資源。“但進口海外煤面臨17%的增值稅,這就使得海外煤除了運輸外又增加了增值稅的成本,競爭力不強,電力系統建議政府降低或者取消增值稅,鼓勵進口海外煤,充分利用海外資源。”該高管說。
“五大電企每年在山西省采購的煤炭達二三億噸,從如今國際采購的煤炭量來看,貨源較少,只是向煤礦施壓的一種姿態,對國內煤礦幾乎沒有影響。”山西一煤礦相關負責人認為。
但劉清泓認為,此輪國內煤價下跌,與五大電力海外購煤行動關系密切,雖然五大電力海外購煤僅僅幾十萬噸,與每年購置上億噸的重點合同煤相比如同九牛一毛,但因為參與電煤訂貨的煤礦有幾千家,每家的重點合同也就是上百萬噸,電企海外購煤影響不了整個國內煤企,但必然會影響個別煤礦。
而上述電力集團高管告訴記者,雖然電企不可能馬上大批量使用海外煤,但目前仍著力與海外煤礦建立起一種長協模式,以實現電企的資源多樣化。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