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會報道
“國際煤炭市場是一個淺池子,而中國的煤炭市場是一頭大象,進口煤不會改變中國煤電的博弈,只是一個談判技巧的問題。”2月19日,長城證券分析師張霖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中國用煤、甚至南方電企的用煤都不可能靠國際煤炭來解決。
張霖指出,隨著煤炭市場供需形勢的轉變,2009年煤炭價格談判的“天平”或傾向電力行業,特別是在2009年3月份供暖季節結束及春節后煤礦復產后,國內煤炭供應量將會增加,而社會用電量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將會有所下降。因此,電力行業談判的籌碼更加充足,電企在此次博弈中利好的概率更大。“具體價格不好預測,應該是雙方妥協的一個結果吧,重點合同電煤的價格應該比2007年略漲,不會像煤企希望的那么多。”張霖預測。
與往年相同的是,煤電繼續頂牛;與往年不同的是,摻合進了進口煤這個攪局者。有消息稱粵電集團等多家廣東企業與越南簽訂了煤炭合同。據記者了解,2月17日廣州港新沙碼頭的山西優混(發熱量大于5500/千克)報價680元/噸,而越南相似品質煤到岸價為640元/噸,差價在40元/噸,確實給國內煤市帶來一定壓力。
早在福州煤炭產銷銜接會召開前夕,河北省邢臺葛泉煤礦業務員孫福河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他認為,2009年合同電煤的價格會有小幅上漲,漲幅應該不會超過每噸40元。事件的發展印證了孫福河的看法,恰恰是煤炭企業的一致看法。
招商證券提供給《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一份研究報告分析指出,增值稅從13%提高到 17%以及資源稅改革(從量征收改革為從價征收,征收比率大約 3%~5%)可能在2009年出臺,考慮這二者政策性因素,煤價至少應該上漲35元/噸(不增加煤炭企業的任何收益)。政策性成本增加成為煤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該研究報告同時指出,如果考慮其他增支因素,煤炭企業提出漲價50元/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政府成為推高煤價上漲的主要力量。
電企的日子更難過。河北冀州市熱電廠廠長杜恒杰反問《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電價不漲,煤價一直在漲,煤電聯動不能實行,電企的日子怎么過?煤電價格新機制短期內難以形成,只能寄望于煤價降低。
業內人士指出,國際市場供應能力僅5000多萬噸,難成氣候。印尼煤在東南沿海較有競爭力,到了長江以北,加上運費就不如國內煤炭劃算了。正如張霖預測,進口煤只是電企談判的一個砝碼,不會對國內市場造成影響,而電煤的價格大約也會以雙方的妥協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