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 芃
醫改方案雖然已經敲定,但8500億新醫改總盤子,卻還在緊張分配中。
“8500億是個預算值,而并不是一筆錢拿在手里等著分配的概念。他認為,在新醫改實施的具體方案公布之前,很多數據其實尚不明朗。”國內最早研究衛生經濟的專家杜樂勛告訴本報記者。
本報記者獲悉,8500億的醫改總盤子將怎么投入?中央和地方各要掏出多少真金白銀?具體的新醫改實施方案雖然要等下個月,一些省級衛生廳的業務部門已經開始了相關測算。
“主要是根據中央對醫改的要求,看看資金該往哪兒投,缺口會有多大”,湖北省衛生廳的人士2月16日對本報表示。
這是中部省份的新醫改算賬方式。對東部省份而言,算賬的意義又不同。江蘇省一地級市衛生局人士告訴記者,去年為了拉動內需,中央第一批1000億緊急投資中,江蘇省只爭取到2億元,“估計醫改領域情形也差不多”。
由于沿海富裕省份,預期拿到中央財政投入的比例非常小,需要定出自己的發展目標。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徐建光2月1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上海將考慮逐步擴大市財政對區縣醫療衛生事業的扶持力度,努力改善醫療領域的民生問題。”
江蘇省的方法是,將確立未來三年的相關指標并測算出所需投入量,“下一步和發改委及財政部門會商,決定新醫改實際投入的依據”。江蘇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
8500億之謎:增量還是存量
杜樂勛提出的第一個疑問就是,8500億究竟是增量還是存量?
目前我國每年用于補需方(主要是醫保這塊)的財政投入約1000億,衛生事業經費800多億,兩項相加可得出衛生領域年度財政投入約為2000億元,三年就是6000億。
如果8500億新醫改投入包含存量的概念,則2009—2011年新增的醫改投入就是2500億左右,這是一個比較適中的數字;如果8500億完全是增量,則最近三年財政對醫改的投入將達到1.5萬億之巨。
2007年全國的衛生事業總費用(財政投入加上老百姓用于醫保和就醫的花費)也才1.1萬億,杜樂勛據此估計,“8500億應該包括原來計劃中投入的一塊”。
這么說還有一個依據:2008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安排2499.06億元。如果8500億為增量,則每年新增2700多億元,相當于全國醫療衛生的財政支出以每年100%的速度連續三年增長。
此前三年全國醫療衛生財政支出的年度增長率分別為25%、39%和21%。在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不是很景氣的形勢下,醫療衛生的投入是否能保持如此大幅度的增長?杜樂勛表示懷疑,“按照財政的慣例,這個公布出來的數據應該包括了基數值”。
江蘇省鎮江市衛生局規劃財務處長柯舜剛說,如果8500億純粹是增量,那就意味著地方財政對衛生的投入也幾乎要翻一番,壓力很大。
這還關系到杜樂勛的另一個疑問:8500億的盤子中有多大部分是一次性的設備等硬件投入,有多大部分是必須連續投入下去的醫保支出?一次性投入還問題不大;如果是后者,則對需方的保障標準一旦提高就不可能降下來,而且必須每年追加投下去,這都必須由財政來負擔。
中央投入或偏中西部
8500億醫改投入中,中央財政將拿出多少?專家們的估計比較一致:30%左右。“歷年的全國衛生事業總費用中,中央財政的投入30%不到。”杜樂勛說。
還有一個參照系:如果不算前一年的中央財政節余分配,2008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為2499.0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安排醫療衛生支出831.58億元,大約是三分之一。
按照這個比例,則8500億中央政府的支出約2700億元,即每年中央新增新醫改預算900億元。
中央的錢向何處去?杜樂勛表示,以前中央財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很少,近幾年才開始不斷增加,主要是投給新農合。
2003年“新農合”試點之初,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外)的參合農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補助資金。從2006年起,籌資標準由30元提高到50元,這其中有20元是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同時中央財政擴大補助范圍。2007年,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于50%的市轄區也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
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國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縣(市、區)達到2448個,但東西地區已經建立新農合的縣(市、區)比重相差近10個百分點,分別為93.69%和82.91%。東部和中西部人口參合率相差近5個百分點。
原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在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所言:醫療衛生領域的中央投入,90%都要用于地方,西部是重點。
基層財政壓力
衛生事業的發展主要靠當地財政的投入,在現有的財政投入機制下,這一塊的壓力主要在地級市以下基層政府。
“除了困難企業職工醫保,我們基本不可能從中央拿到錢”,江蘇省某地級市衛生財務人員告訴記者,這一塊由人保部門一級級審核以后撥付款項。本地所轄的貧困縣市能得到省里的財政轉移支付,其他地方醫療衛生基本要靠自力更生。
地級市層面自顧不暇,縣鄉兩級財政也頗覺吃緊。吳江市衛生局辦公室的人士告訴記者,省里的轉移支付主要給了蘇北地區,當地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經費都是縣鄉兩級政府和醫院自籌的。
再以新農合補償為例。目前中央財政補助已占到中西部地區年籌資額的40%,對東部地區,多的只占當地籌資額的20%,低的只占到4%。
另一方面,東部地區消費水平高、醫療費用高,相同的籌資標準下保障水平低于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支持的“缺位”直接降低了東部參保農民的受益程度。
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姚志彬建議統一中央財政對各地新農合的補助標準,同時明確各級財政補助標準。避免加重東部困難縣市的財政負擔。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