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1月金融運行數據引人注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10:37  財政部網站

  日前央行發布的2009年1月份金融運行數據表明,近期貨幣供應量和信貸投放迅猛回升;廣義貨幣供應量(M2)高增的同時,狹義貨幣供應量(M1)急速回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長1.5萬億元,而同期企業存款僅增加759億元;企業存款增幅甚微的同時,居民戶存款猛增。

  1月份信貸投放出現巨量增長

  1月份金融運行最引人注目之處,當屬信貸投放的巨量增長。當月,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9.78%,大漲1.83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1.99萬億元,同比增長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2萬億元,同比多增8141億元,這一數字不僅創下了有史以來的單月最高增幅,更超過了2001年全年1.3萬億的新增規模。

  貸款之所以能夠出現持續快速的增長,原因有二:一是央行自去年9月份以來開始采取一系列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取消信貸規模限制等舉措,與政府加大投資支出的政策相配合,由此帶動銀行信貸投放規模迅速增加;二是商業銀行的積極配合。從大處看,這是為了貫徹“充分發揮好銀行信貸資金在擴大內需、支持經濟發展的作用”的政策精神。從企業經營的層面看,“早投放、早落實、早受益”也符合商業銀行一貫的經營模式。

  從貸款投放的結構上看,在1.62萬億的新增貸款總額中,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就增加1.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04億元,票據融資增加6239億元(占41.6%),中長期貸款增加5229億元(占34.9%)。票據融資和中長期貸款增速尤為突出,這種現象自2008年11月份一直延續到了今年1月份。造成票據融資量大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票據市場利率較低,票據融資規模總量與票據市場利率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中長期貸款回升較快的原因與政府刺激經濟計劃有密切關系,其主要投放領域為基礎建設,比較集中的是電力、燃氣以及水的生產和供應。

   導致M1增速下降的因素不具有可持續性

  1月份,廣義貨幣M2繼上月出現大幅反彈之后繼續走高,比去年12月末高0.97個百分點,18.79%的增幅只比去年1月份18.94%的增速微低0.15個百分點;M1未能延續上月的反彈之勢,在1月份繼續下行,6.68%的增幅不僅比上年末低2.38個百分點,而且繼2008年11月之后再次創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圖1,2008年11月M1同比增長6.8%)。

  M1、M2為何會出現這種背離走勢?第一,信貸激增推高貨幣增長,而且主要體現在M2上,這種情況與2008年1月份是完全相同的(巨額的新增人民幣貸款推高貨幣供應量增長)。而M1沒有一同走高,很可能與企業獲得貸款后的處理方式有關。由于今年春節在1月份,工作日天數明顯減少,生產和采購活動的進程有可能延后,獲得的貸款并沒有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放。第二,春節因素可能是造成1月份M1增速下降而M2增速上升的原因。歷史數據表明,每年春節所在的月份往往出現居民存款的巨量增加,今年也同樣如此。職工工資的發放,造成貨幣資金在企業賬戶和居民儲蓄存款賬戶之間的此消彼長,進而導致M2上升、M1下降。第三,去年和今年春節所在月份不同,春節位移使M1的比較基準失真,導致其同比增速下降。基于此,可以認為,導致M1增速下降的因素不具有可持續性,也不能代表經濟中“最具活力的資金”出現了再度萎縮。以M1作為投資活動“晴雨表”的市場參與者,亦不必為此擔憂。

  存款增速創下有史以來的新高

  1月份的存款增速也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新高。當月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同比增長22.9%,大漲3.6個百分點(圖2);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同比增長22.98%,增幅比上年末高3.25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51萬億元,同比多增1.28萬億元。其中,居民戶存款增加最多,達到1.53萬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中,企業存款增加759億元,同比多增2586億元。但其他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等存款繼續下降,總體看,整個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存款減少919億元。此外,財政存款增加488億元。從存貸款增速觀察,二者出現了平行上移之勢(圖2),正如前述分析的那樣,這主要是由于春節因素的影響。隨著春節因素的消失,今后存款增速可能逐月回落趨穩,而貸款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將保持較快增長。

  預計今后在貨幣政策方面,盡管不排除有繼續小幅降息的可能,但是,在貸款增長持續較猛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更具有針對性。因此,今后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有可能從價格型工具轉向數量型工具。

    相關專題:

    部委專題--財政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