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軍華
小麥的價格會像2007~2008年的豬肉價格那樣“飛到天上去”嗎?
2月11日,雖然報名企業數量達到空前的450余家,鄭州舉行的第110批國家托市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并沒有出現小麥價格暴漲的現象,排除政策提價因素,小麥拍賣成交均價僅比上次每噸增加了2元錢。
在期貨市場,元宵節一過,雖然旱情越炒越熱,但是小麥期貨價格卻掉頭向下,疲態盡顯,在國家控制大量糧源、小麥需求穩中有降的背景下,即便受到罕見大旱和條銹病的前后夾擊,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小麥價格在2009年要大漲很難。
“波瀾不驚”的中國市場
實際上,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小麥的價格很少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小麥價格的相對穩定被認為是中國糧食宏觀調控最成功的事例之一。
2007年6月,國際市場農產品的漲價狂潮還在醞釀階段,美國農場出售的小麥平均價格是每蒲式耳(約合27公斤)5.03美元,如果按照人民幣兌美元7:1的匯率計算,美國每噸小麥價格為人民幣1304元左右,在市場流動性過剩、國際資本大肆炒作大宗農產品的背景下,美國小麥價格一路上漲至2008年3月的每蒲式耳10.50美元,當時小麥每噸平均價格約合人民幣2722元,與2007年6月相比,價格上漲109%。
在國際市場小麥價格瘋狂上漲的時候,國內小麥市場可以說“波瀾不驚”,2007年6月~2008年3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一共進行了41個批次的國家托底價收購小麥拍賣,成交平均價格從2007年6月的每噸1477元調整到2008年3月的1500元,每噸僅上漲了23元,漲幅1.5%,除2007年11月下旬3個批次的小麥拍賣均價超過每噸1500元,最高成交均價達到1527元以外,絕大多數成交均價都在1500元下方運行;從成交量來看,也看不到任何國內市場為小麥瘋狂的跡象,這個期間國家累計向市場投放小麥4467萬噸,但是一共成交1452.6萬噸,成交量占總投放量三分之一左右。
現貨、期貨市場雙雙企穩
國內小麥市場的冷靜也表現在處于旱情和條銹病包圍下的2009年國內小麥市場。
在北方冬小麥主產區旱情警報此起彼伏的背景下,2月11日在河南、安徽舉行的第110批國家托市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格外引人注目,本次拍賣會全國共投放托市小麥151萬噸,其中,河南市場投放75萬噸,安徽市場投放76.02萬噸。從成交結果看,河南市場實際成交66.33萬噸,成交率88.35%,成交均價1780元/噸,比上次(均價1738元/噸)“大幅上漲”;安徽市場實際成交46.60萬噸,成交率也由上次的40%提升到61%。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助理劉正敏說,報名參加鄭州第110批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的企業數量達到450余家,這是近年來數目最多的一次,主要是企業擔心旱情會導致小麥減產,另外由于旱災的影響,農民開始惜售手中的小麥,加工企業要購買小麥需要更多依靠競價銷售這一渠道。
此次鄭州市場競價銷售雖然報名人數很多,但是還稱不上盛況空前,此次拍賣成交率為88%,而在2008年8月到10月,鄭州市場共進行了9個批次的小麥拍賣,成交率都在90%以上,2008年10月下旬還出現過成交率100%的情況。
對于成交均價的“大幅上漲”,劉正敏解釋:“在競價銷售之前,國家通知拍賣底價每斤提高2分錢,即每噸提高40元,上一次拍賣成交均價是每噸1738元,這次成交均價是每噸1780元,如果扣除政策性提價的每噸40元,實際價格每噸只上漲了2元,干旱對糧價的影響微乎其微。”
在小麥期貨市場,2009年2月6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小麥期貨合約WS903從每噸2017元的高點一路下挫到2月12號的1967元,WS905則從每噸2066元下降到2月12號的2012元。與近期即將交割的合約價格劇烈動蕩相比,小麥期貨的遠期價格基本保持穩定,WS007從2月6號的2195元調整到2月12號的2196元。
小麥期貨市場與春節前相比,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疲軟特征,中谷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趙榮輝認為:“本周出現走軟跡象,一是干旱得到了部分緩解,另外各方面通過到主產區調研,發現小麥產量并不會像一些媒體報道的那樣會減產20%以上,大部分人估計減產幅度在10%以內,尚不對國內小麥的供需產生根本的影響。第三個是雖然中國遭遇了50年來黃淮海地區最嚴重的干旱情況,但是同樣處于50年以來灌溉設施最良好的一個階段,小麥在國內的生長面積絕大部分是可灌溉區域,不可灌溉區域或者不可有效灌溉區域所占的產量比重是比較小的,現在旱情主要是影響小麥穗數的多少,后面還有一個二次分蘗,穗數還能恢復。后期天氣如果改善、田間管理到位,中央的各項抗旱措施到位的話,旱情對小麥生產的影響還是能夠緩解的。”
超5000萬噸庫存保證供給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2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上表示,當前的旱情確實十分嚴重,但我國糧食連續五年豐收,供給量大幅度增加,儲備也很充足,國家調控市場有足夠的糧源,因此目前的旱情不會導致糧價快速攀升,更不會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
據中華糧網研究員焦善偉介紹,我國2008年小麥產量為1.1億噸,需求在1億噸左右,這幾年小麥連續豐收,每年小麥都有結余。趙榮輝告訴記者:“過去三年,小麥市場的存量還是比較大的,2007年~2008年結余242萬噸,2008~2009年結余預測737萬噸,2006~2007年結余481萬噸,三年結余量累計超過1000萬噸。”
根據焦善偉提供的數據,2008年國家以托底價臨時收儲了4200萬噸小麥,經過數次競價銷售,還剩下3300萬噸左右,這還只是臨時收儲的小麥庫存,如果加上常規的中央庫存,國家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小麥糧源,因此即使2009年冬小麥大幅減產,小麥價格也不會大幅上漲。
小麥需求穩中有降
除了大量的庫存可以保障小麥對市場的足夠供給,2009年國內市場需求穩中有降的趨勢也決定了小麥價格難以大漲。
小麥主要有三大消耗途徑,分別是口糧消費、飼料消費和工業消費,口糧消費占到總消費量的80%,飼料消費和工業消費各占到10%左右,劉正敏說:“國內人均口糧消費小麥數量近年來一直在下降,但是人口數量在增長,總體上口糧消費數量保持穩定;飼料用小麥由于玉米價格低廉,小麥被玉米替代,飼料用小麥需求在減少,工業用小麥的需求則基本穩定。”
趙榮輝給出了相同的判斷:“今年養殖行業不是很好,由于禽流感、豬藍耳病、口蹄疫等疫情不斷,國內飼料需求并不旺盛,加上玉米價格下跌,導致投入飼料的小麥數量減少。”
趙榮輝說,目前的小麥與玉米價格對比對小麥不利,國家在東北收購玉米的價格是每斤0.75元,實際收購價格在每斤0.68元左右,小麥最低收購價是每斤0.82元,優質麥是每斤0.87元,比玉米每斤高出0.2元,在2006~2007年,小麥由于價格便宜替代了一部分玉米成為飼料用糧,但是到了今年,玉米會奪回被小麥搶占的那一部分市場。
焦善偉說小麥條銹病往年也碰到過,并不是今年第一次出現,無論是旱情還是條銹病,只要措施得力,應對得法,小麥價格在2009年將不會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