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一劍
2月1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33.98美元/桶,這是自去年12月19日以來的最低記錄。
與國際油價繼續(xù)維持在低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國家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原油進口1282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8%,成品油進口239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6.2%。
同時,1月份我國原油出口4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6%。而國際油價也正是在去年1月2日首次突破100美元/桶的歷史高位。
對此,記者采訪的多位能源專家再次呼吁,在目前低油價時期,國家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保證能源供應安全,而且,相較于通過期貨市場和與產油國合作開采當地油田相比的“走出去”戰(zhàn)略,更應該考慮從國際市場買進石油和引進中東一些產油國來國內投資生產。
“就安全性來說,把石油放在自己的后院,比放在別人家里,尤其是那些常換主人的家里,一定安全得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石油進口再次下滑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數據,2008年,我國原油進口1.8億噸,與之前的預計基本一致。
其中,1-9月份,原油進口1.35億噸,占全年原油進口的75%。
在此期間,國際油價從2008年1月2日在歷史上首次突破100美元每桶,隨后在經歷了7月11日達到147.27美元每桶的歷史最高價位后,于9月中旬首次跌破100美元/桶。
“也就是說,我國去年將近75%的原油是在國際油價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時進口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能源與氣候項目主任管清友告訴記者。
然而,我國原油在去年8、9、10連續(xù)三個月保持在1500萬噸的進口量的情況下,在11月份,正當市場普遍預期當月原油進口將再創(chuàng)新高的時候,國家海關總署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原油進口僅為1000萬噸。
而當時的國際油價在11月20日跌破50美元/桶以后,開始長期維持在這一水平。
對此,市場普遍的猜測是,我國的石油儲備能力開始遭遇瓶頸,石油收儲能力不足。
也就是在此背景下,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代表民營油企正式向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遞交書面報告,希望國家可以將民營油企的閑置庫容納入到國家戰(zhàn)略石油儲備中來。
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在提供給本報記者的《關于加大進口石油成品油完善國家能源戰(zhàn)略儲備機制的報告》中提出,中國的民營石油批發(fā)企業(yè)有663家,倉儲企業(yè)247家,總儲量約為兩億三千萬噸,總投資為7700億,而這些儲備能力因為民營企業(yè)長期以來無油可儲,能夠得到充分利用的僅為幾十萬噸,不到總量的百分之一。
這一建議一直未能獲得有關部門的認可。
日前,有公開消息稱,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正在有關部門的要求下著手準備成品油收儲。
對此,管清友表示,“如果這一消息屬實,說明民營油企的庫容也許很難再被納入到國家石油儲備中來”。
而且,就在趙友山還在等待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回復的時候,去年12月份,我國原油進口在11月份跌至1000萬桶的情況下,出現(xiàn)大幅反彈,當月進口數量達到2000萬桶。
這一數據的背景之一是,按照我國2004年啟動第一批國家戰(zhàn)略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工程時的規(guī)劃,我國首批儲備能力為1000萬噸的戰(zhàn)略儲備基地將在2008年年底全部完工進行注油。
不過,剛剛過去的2009年1月份,我國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雙雙下滑,且原油出口同期相比大幅度提高,而本月的原油進口量也將面臨更多懸念。
專家建議盡可能增加石油進口
面對這樣的統(tǒng)計結果,管清友對本報記者表示,國際油價不會一直維持在目前的低位,在此形勢下,國家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儲備能力,以便從國際市場上更多的買入,增加國家的石油儲備。
“中國長久可靠的能源安全應當立足于國內儲備,因為只有國內能源的價格和數量才是最終可控的。”林伯強稱。
在其看來,面對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國際能源形勢,像印度、中國等新興的能源消費大國,應抓住大好時機,大幅增加戰(zhàn)略儲備,“但因原有儲備能力不足,若欲達到一定規(guī)模仍需要盡快加大儲備能力建設力度”。
對此,管清友甚至建議,可以考慮通過削減國內產能來保證盡可能的增加石油進口。
林伯強認為,我國也可以通過“引進來”保證國內的能源供應,且“‘引進來’是一個雙贏的模式”。
林認為,對于中東產油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強勁持續(xù)的石油需求將提供更多的機會,還可以擺脫對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過重依賴;而對于身為石油消費大國的中國,可以從中東產油國獲取長期穩(wěn)定的石油供給,從而緩解因長期國際油價波動所受的困擾。
比較而言,“引進來”模式不會觸及各方面對能源問題的敏感,可以避免許多海外石油資產并購中的種種麻煩,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制度上都對中國石油企業(yè)有利,因而可能是獲得石油資源的更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