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中國經濟建設歷程的回顧與聯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3日 08:42  財政部網站

  陳東林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用這位古代先哲的論語回顧共和國的經濟建設歷程,得到三點聯想,或者說是比喻。

   第一點聯想:1949~1979年的“三十而立”,是經濟的獨立

  新中國誕生第30個年頭的1979年國慶節,葉劍英在代表中共中央的重要講話中宣布,盡 管歷經坎坷,經過30年的經濟建設,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是第一個“三十而立”——重點在獨立。通過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經濟建設道路,結束了舊中國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的半殖民地經濟歷史,也拒絕了國際社會主義大家庭式的經濟分工模式,其意義是巨大的。到1979年,中國自己設計、建立的工業體系 已經門類、部門比較齊全,更擁有了核工業、電子工業、航天工業等世界尖端科技工業。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工業體系和以其為支柱的國民經濟體系,無論在管理上、規模上、配套上、技術設備先進性上,都遠不能稱之為現代化;國民經濟中農業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第三產業很不發達。所以,這個“三十而立”,根基尚淺,起點很低。

  第二點聯想:1979年開始的“三十而立”,是解放思想的創立

  1979年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偉大轉折后的第一年,被人們稱之為“改革元年”,成為改革開放基本國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起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在追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想,但是在“左”的思想影響下,也出現過嚴重失誤,使經濟發展緩慢動蕩,甚至一度倒退。改革開放以后,雖然也出現過局部和短暫時期的經濟過熱,但總體上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地取得了穩定而高速的經濟發展。1989年,新中國成立40周年,沒有被國內政治風波所動搖,也沒有被蘇東劇變的沖擊所迷惑,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路線,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可謂之“四十而不惑”。到新中國成立50周年,我們勝利完成了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初步進入了小康社會。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方面,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熟理論、政策和領導藝術。可以說是“五十而知天命”。所謂“天命”,就是經濟建設規律。到2009年,共和國步入了第60個年頭。黨和國家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追求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這也可以比喻為“六十耳順”,即自然地順時勢、順國情、順民意,與社會、大自然達到和諧統一。

  第三點聯想:改革開放30年后,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這個“三十而立”,是崛起的立,中國式道路的立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12·18”重要講話中指出的那樣,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從1978年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中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我國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前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我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30年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從1978年到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加到13786元,實際增長6.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成倍增加。群眾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疾風 知勁草”,擺在眼前最說明問題的是中國在當下國際金融危機中的表現,讓世界經濟學家開始深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者他們所說的“北京共識”,是否能成為人類另一條現代化道路?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后的立,是一個道路的立,是告別師從西方的學生心理開始獨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立。

  胡錦濤總書記在“12·18”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社會主 義大國,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他還說,實踐永無止境,探索和創新也永無止境。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既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成完美無缺的模式。在這里,共和國前30年經濟奠基和改革開放后30年經濟騰飛的寶貴經驗,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當代中國史研究》

    相關專題:

    部委專題--財政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