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日,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外貿數據。數據顯示,今年首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4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這是中國外貿進出口額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降。其中出口904.5億美元,下降17.5%;進口513.4億美元,下降43.1%。
海關的分析指出,今年1月份比去年1月份少五個工作日,如果剔除工作日的影響,1月份的出口值比去年同期增長6.8%,進出口值和進口值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8.2%和26.4%。同理,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少六個工作日,剔除工作日的影響,1月份進出口值、出口值分別比去年12月份增長4.6%和10.1%,進口值下降3.8%。
對于這樣的數據,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媒體表示,這說明出口已出現向好跡象。“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出口應該是止跌的一個增長,1月份的數據給了我們信心。這說明我們出臺的一系列保出口、保增長的措施開始生效。”他說。
盡管如此,更多專家對于1月份的數據仍然持不十分樂觀的態度。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盡管剔除春節因素后的出口數據有所好轉,但是進口數據仍然持續下滑。“進口大幅下滑,預示未來出口前景悲觀。考慮到加工貿易在外貿中占有較高比重,同時不少即使未被列入加工貿易的出口品上游原材料和燃料也多需要進口,進口的超預期下滑,預示著未來出口將繼續疲軟。”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也表示,從1月份總體數據來看,整體經濟受到外部影響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這主要反映在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總額仍在大幅下降。
數據顯示,在我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1月,中歐雙邊貿易總額為279.3億美元,下降18.7%;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22.5億美元,下降15.2%;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45億美元,下降28%。“我國進出口60%以上的份額集中在與這三個伙伴的貿易中,目前他們自身經濟都深陷泥潭,我國出口勢必受到很大影響。”
“去年8月份以來,我國先后四次上調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但是政策的效果仍然有限,外需不振是對出口造成沖擊的主要原因,想扭轉目前的貿易格局僅靠出口退稅不行。”中投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邢微微表示。
從出口商品分類的具體數據來看,盡管服裝出口、鞋類產品出口和箱包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占我國出口總值54.3%的機電產品出口為491.4億美元,下降了20.9%。另外,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81.2億美元,下降28.3%;機械及設備出口169.4億美元,下降1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16.6億美元,下降28%。
“與服裝紡織類產品相比,機電、電子類產品是技術密集型,并且是高收入彈性,也就是說,這類產品主要是出口到更高收入的發達國家。而目前,美歐這類發達國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因此,這類產品的出口一定會受到更大程度影響。”宋泓說。
“目前,對于全年外貿形勢的判斷還不好說,因為這主要還是要看外部環境恢復得如何。”宋泓說。而魯政委預測,2009年中國出口會下跌5.5%,進口還會下跌11.5%。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