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家之言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起草的一份房地產業長期發展規劃,近日決定上報國務院審批,擬搭上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據2月10日《證券日報》報道)。
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有數據顯示,房地產業及上下游關聯的行業所拉動的經濟GDP,占整體GDP的比重超過20%,這樣一個產業,若積貧已久定然需要納入振興計劃,但無論是從利潤率還是銷售額來看,房地產業遠未到需要救濟的地步;從實體上看,即使一年多的樓市低迷,目前也尚未出現一家明確破產的房地產公司。
地產業目前的核心問題依然在于高企的房價,遠遠大于有效的購買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北京四環內2008年的住宅均價還在14000余元/平方米的高位徘徊,其他如上海、廣州、深圳也類似,城市成熟片區的住宅價格并未下跌太多。
反觀房地產業“振興規劃”的建議稿,金融創新、信貸、稅收支持等建議并無新意,只是在重復之前各個地方政府的“救市”舉措。雖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表明這份規劃意不在“托市”,而在地產業的長期發展,但草案中缺失了獨立研究方和需求者的聲音,更缺失來自行業自身的反省式舉措,卻是事實。
房地產業要出臺產業政策,要談振興,應該是從產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出發,引導企業在生產經營上下工夫,如轉變過去粗放、尋求暴利的贏利模式、向管理要效益,而不是一味地向外界尋求支持。這正如萬科董事長王石等業內大腕所倡導的,房地產市場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形成有效的、公平的市場秩序,而不是政府各種各樣的救市。
而作為產業政策的制定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不僅僅是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的主管部門,更是國家住房政策的倡導者。將商品房市場與保障性住房明確分開,在提供相應的公共住宅產品、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上,兼顧商品房以及商業物業市場,并積極促進《住宅法》、物業稅等長期性法律和產業政策出臺,這才是當初建設部改組的初衷。
□張曉玲(北京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