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使儲蓄合理流動
邱壑
“全球儲蓄率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導致這種高低差異的原因也是多樣的,不能簡單地將儲蓄率高低說成只與匯率有關。”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馬來西亞央行高級研討會上談到儲蓄率問題時如此表示。
多重因素影響儲蓄
當前有觀點認為,亞洲和產油國儲蓄率過高是全球失衡和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小川指出,目前尚無充分可信的學術研究成果說明儲蓄率的高低與某種特定因素有關。
“關于匯率與儲蓄率是否相關問題上也存在不同觀點。從統計上看,匯率與儲蓄率存在一定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不高且統計檢驗也不夠顯著,似乎不能僅靠調整匯率來調整儲蓄率。”
周小川表示,儲蓄率高低還與很多因素有關,不能簡單地認為通過名義匯率的調整可以大幅改變儲蓄率水平。其中民族傳統、文化特征、家庭結構、人口、社會保障體制等因素都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
談及中國高儲蓄率的成因,周小川稱,一方面由于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有效建立,迫使居民要更多承擔各類長期性支出,預防性儲蓄動機顯著增強;另一方面,企業儲蓄上升,而且這種因成本扭曲形成的超高利潤并未有效轉移為工人的養老、醫療和保險等。
此外,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包括東亞在內的亞洲各國受到大幅度沖擊并因此而受到驚嚇。此后數年,各國紛紛努力擴大出口,積累貿易盈余,儲備外匯資金。東亞各國儲蓄率高、近年來大量積累外匯儲備,是亞洲金融危機負面沖擊中所學到的經驗教訓和自然反應。
1月初,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接受采訪時將當前金融危機和信貸泡沫的爆發歸咎于中國和石油輸出國積累的高儲蓄。隨后,保爾森發布聲明稱這一報道是“錯誤的”。
需要“綜合藥方”
當前美國等發達國家儲蓄率維持低位,甚至出現向高儲蓄率的發展中國家借錢的狀況,如何解決這一全球儲蓄失衡問題?周小川認為需要“綜合藥方”:就美國而言,當下可能并非提升儲蓄率的最佳時機,需要在增加儲蓄與刺激消費、恢復經濟增長政策間進行恰當平衡;對于東亞國家而言,降低儲蓄率需要從經濟增長模式、產業結構、價格體系等多方入手,實施一攬子綜合性調整與改革,努力爭取在中期見效。“當然,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也是這個藥方的一部分。”
周小川分析,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并不希望看到國際儲蓄過多地流入,國際儲蓄應有更理想的去處。而新興市場儲蓄流向發達經濟體,既不合理,也不符合這些發達國家尋求增加儲蓄的愿望。由于東亞國家儲蓄率的調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而在油價沒有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產油國的高儲蓄率仍可能維持在較高水平。
“全球范圍內的儲蓄不平衡仍會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存在,這是客觀事實。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使儲蓄合理流動,如何在全球范圍內提高配置效率。”周小川提出,可考慮把儲蓄盈余更多地引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因為這些經濟體是未來全球經濟中的高成長點,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但缺乏發展必需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