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時5年籌備,一直徘徊在資本市場大門外的中國民營鞋王——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終于實現了由實業向金融市場發展。近日,王振滔接受本報專訪,介紹了他近年來探路資本市場的個中細節。王笑稱,除做強主業外如今他還有個夢想,那就是有一天能成為真正的銀行家,讓客戶們在自己開辦的銀行里享受到貴賓服務,“如進展順利,年內我還將在重慶開辦小額貸款公司”。
夢想開花 組建小額貸款公司
牛年春節前一天,永嘉瑞豐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放出了最后一筆貸款。合上賬本,王振滔又開始盤算著下一步該做些什么。王振滔是這家貸款公司的最大股東,他說,做產品和品牌,幾乎人人都能涉足,但金融行業卻完全不同,有很多游戲規則和限制,做起來更刺激。
去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決定啟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這意味著,除自行上市外,民營企業又多了一條進軍資本市場的道路。在了解到這一信息后,王振滔第一時間沖進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籌備陣營。
“吃透”游戲規則后,王振滔毅然拿出1900萬元現金、發起成立瑞豐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在這個公司里,共有10位股東,王是主發起人和最大股東,持有19%的股份。去年10月中旬,瑞豐公司高調開業,資本金1億元。金融風暴發生后,因資金短缺到瑞豐公司貸款的小老板絡繹不絕,王等人手中的資金,2個多月內就全部貸出,生意好得超乎想象。
追逐夢想 下一步建村鎮銀行
“我的目標是力爭10年辦一家和別人不同的銀行。”王振滔絲毫不避諱自己在金融行業的雄圖偉略,他說,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繼續做大做強,走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之路是必然的選擇。雖然現在小額貸款公司還是只貸不存,但未來2~3年內,奧康集團將在金融板塊展開一系列的動作。條件成熟后,可以成立村鎮銀行,打破只貸不存的現狀;申請開展委托貸款業務試點;將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金提高至10億元以上。
王振滔透露,金融市場水很深,他即將要做的,是在其他城市復制已做成功的小額貸款公司。年內,很可能到重慶建類似的貸款公司,相關考察近期將啟動。終極目標是,有一天能開出自己的銀行,這個銀行的服務質量全國聞名,銀行里有寬敞的休息室,客戶可以享受到五星級服務——只需泡上杯咖啡,工作人員就會辦好所有的存貸款手續,交到客人的手里。一切的信息表明,已向資本市場邁出第一步的王振滔,正在等待成為銀行家的時機。
夢想之旅 組建中國第一財團
也許有很多人羨慕王現在的成就,但實際上,他進入資本市場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從5年前籌建中國第一財團,再到申報民營銀行未獲批,一路上走得磕磕絆絆。
2003年12月,溫州一些企業家組織起“房產沙龍”,剛開始大家只是一起聊天喝茶,順便談談房產投資。時間一長,大家都覺得意義不大。后來有人提議,干脆成立一家跨行業的投資實體,將手頭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做生意。
這樣的建議讓王眼前一亮。在浙江,很多做實業起家的老板,都希望自己最終能進入資本市場,打破長期以來的民營企業所面臨的資金瓶頸。經過數十次磋商后,2004年6月,包括奧康在內的9家溫州企業,共同發起設立國家工商總局批準試點的第一家以財團命名的民營企業——中瑞財團有限公司,由王擔任副董事長兼新聞發言人。“中瑞財團誕生,在全國引發不小轟動。”王回憶,當時,前往溫州采訪的記者絡繹不絕,連9家參股企業老總的私家車也全部被調動起來四處接人。
夢想之殤 組建建華銀行被否
按當年各股東的想法,除了投資高利潤項目,中瑞的核心思想是“以金融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以實業為基礎”,如有機會,還將籌建民營銀行,從事信托、證券等業務,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但在后來的運作過程中,中瑞的金融之旅卻一再受阻。2004年底,中瑞財團的股東將籌建“建華民營銀行”的一紙方案遞交給當地政府,想開展對外放貸等業務。“政府的人一看方案就嚇了一跳,在那時候,讓民營企業進入金融業務想都不敢想,從無先例。”王透露,籌建民營銀行一事,很快被監管部門否認。接下來,中瑞財團開展的房地產信托融資受阻,數個投資項目不了了之,只剩下一個高檔房地產項目獨撐大局……“但我始終堅信,金融市場的大門不會永遠關閉,只要還有一線機會,我就會抓牢。”王說。
投資攻略
產業移師重慶躲過金融海嘯
在金融領域邁出成功一步的同時,王振滔在實業方面的戰略性投資、讓奧康成功躲過了金融風暴的襲擊——那就是,比別人提前幾年將部分生產基地轉移到重慶。王說,金融風暴引發的大量沿海企業倒下,也許是偶然但也是必然,但也提示著企業應該找到更健康的生存方式。
2003年1月9日,奧康與璧山縣政府簽約,決定投10億元開建占地2600畝的“中國西部鞋都”。這樣的大手筆,在溫州當地引發了很多疑問——重慶那么遠的地方,真能吸引制鞋巨頭進駐嗎?王振滔的巨額投資,會不會打水漂?
“事實證明,我當初的決策非常正確。”王透露,去年前三季度,奧康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仍在30%以上,而且還能不斷騰出資金投新目,這主要是因為奧康提前完成產業轉移,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以一雙鞋為例,璧山的勞動力成本要比溫州節約3元、物流成本節約4元。目前,除了奧康自己的工廠,中國西部鞋都已引進制鞋及配套生產企業90余家,投產運行44家,產值45.7億元。金融風暴發生后,越來越多的沿海企業想入駐西部鞋都、將工廠從沿海遷到重慶,可惜園區剩余土地已不多了。
他發現,東西部地區對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制鞋項目態度迥然不同。而重慶拋出了一大堆優惠政策,地方政府還會提供許多優質服務。在溫州,只有10年前才有這類政策;更重要的是,璧山產鞋有50多年歷史,有上千家皮鞋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可為奧康和其他進駐鞋都的沿海企業提供現成的產業配套。“我當時就判斷,沿海成本不斷增加,大批企業轉移到西部是遲早的事情,如果我能提前建成鞋業廠房和鞋材交易市場,雖然投資大了點,但不僅可以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今后還能坐收租金,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王說。
創業故事
一剪“剪”出國際市場
王振滔性格很直爽,他身上,演繹著溫州人“敢為人先”的傳奇。他年少輟學,當過木匠、推銷員,如今,公司光皮鞋的銷售收入一年就超過4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鞋企。
1987年,王帶著溫州5家皮鞋廠的產品到武漢,與朋友合租國營商場的柜臺,生意逐漸起步。但當年,一場圍剿“溫州鞋”的暴風驟雨席卷全國,溫州鞋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王生意受挫。
這件事對王刺激很大,他決定從頭做起。1988年3月借來3萬元資金,請來制鞋師傅自己做鞋,工廠是他家的一間房子。之后,王注冊成立永嘉奧康皮鞋廠。1994年,王振滔提出把股東所有權與企業經營管理權分離,親屬撤出企業高層。
2001年3月,王振滔開出溫州鞋業的第一家連鎖專賣店。1999年,他在意大利設立設計中心。2000年在意大利、荷蘭等國設立分公司,將奧康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對于為何奧康的產品能打入國際市場,奧康內部至今流傳著王兩次剪鞋的故事。第一次剪鞋發生在1998年,當一位外商在展銷訂貨會上質疑王的鞋子是不是真皮時,王振滔二話不說,找來一把剪刀,三下五去二把一雙皮鞋剪開,讓對方驚訝不已。緊接著,大批客商蜂擁而至;2000年,一批皮鞋商標標志貼得不夠規范,王振滔得知后毫不猶豫地操起剪刀,將180多雙高檔皮鞋全部剪毀,并陳列在工業園內,讓全體員工參觀。
投資心經
成功投資的四大原則
■說到自己的生意經,王振滔說,做任何項目他都有四個原則,不熟悉內情的項目不做、政企關系不好的不做、財力不夠的不做、沒有好的團隊不去做。“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做任何項目它的成功率都會達到90%以上。”
■對于金融風暴下該怎么做生意,王振滔的計策是,企業在節約內部成本的同時,還是要看準商機。“我現在是既在冬泳又在冬獵。”他說,冬泳是充電學習、苦練內功,節約內部成本。騰出的錢可進行冬獵,主動出擊看準的投資項目,尋找機會拓展新市場、新領域。
■對于如何多元化,王振滔的心得是絕對不放棄主業。他說,只有守住主業,企業才能獲得開拓新市場的底氣和膽量,“我要提醒的是,多元化經營必須使用專業團隊,否則項目絕不會成功。”本版稿件由記者 孫黎明 實習生 薛哲 唐廷俐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