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洋快餐啟動價格戰?麥當勞降價邏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23:57  經濟觀察報

  賀文

  麥當勞中國“大老板”施樂生(Jef-freySchwartz)正為中國內地的頻繁宣傳忙碌,試圖在經濟衰退的形勢下吸引更多消費者到麥當勞來就餐。

  2月4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簡稱“麥當勞中國”)CEO施樂生在北京宣布了麥當勞進入中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低價促銷計劃。

  “重磅”出爐

  這個被麥當勞冠以 “最大規!钡拇黉N計劃,創下了麥當勞中國公司促銷上的多個“第一次”。

  麥當勞中國副總裁張家茵概括為:16.5元的套餐組合售價最高降幅32.6%;促銷產品供應涵蓋24小時全天候,早餐時段是10元早餐套餐,10點之后是16.5元套餐,全天供應6-7元的甜點、小吃;參與促銷的產品占到麥當勞在中國所供應產品的40%左右。

  事實上,這一促銷計劃已于數月前悄然進行了部分測試。

  作為促銷計劃的重要部分——16.5元 “超值套餐”,2008年12月,在南京、深圳、廣州等地有三款麥當勞的“明星”套餐做了歷時近一個月的測試。因為消費者的反響不錯,三款套餐系列最終均被納入此次16.5元“超值套餐”組合中。

  2009年1月1日,麥當勞又在全國啟動“紅運麥當勞”新年促銷活動,并將10元早餐組合納入其中,其價格最高優惠達28%。

  麥當勞在2009年前后的這一系列舉動,與2008年的價格策略截然不同。當時麥當勞分別在1月、6月、10月三次漲價,每次漲幅在0.5元-1.5元之間。

  對于2009年伊始的大幅低價促銷,施樂生說,除了原材料等成本有所下調外,經濟形勢的不樂觀,消費者捂緊錢袋子,是主要原因,但他更得意于“主動預測、捕捉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這是麥當勞的經營風格”。

  麥當勞并非唯一感知消費者有“節衣縮食”過冬意愿的。有研究機構2008年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受訪的中國消費者中,有52%表示將把減少食用洋快餐作為縮減開支的辦法之一。

  魚與熊掌

  是以犧牲部分利潤換取消費者的購買力?還是通過“薄利多銷”以實現收支平衡并有一定利潤增長?這是麥當勞中國2009年將要面臨的博弈。

  顯見的是,為撬開顧客捂緊的錢袋,麥當勞中國已經增加了廣告費用投入,通過廣告攻勢鼓動顧客。

  張家茵介紹,2009年麥當勞中國的廣告投入同比有增加,主要是用于促銷活動的宣傳。換句話說,今年麥當勞中國的廣告投入將超過2008奧運年,而當時作為奧運會TOP贊助商,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形象、產品廣告頻繁。

  麥當勞會否以犧牲部分利潤換取消費者買單?施樂生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他強調,麥當勞目前在中國有超過50家食品材料供應商,95%以上的食品原材料在本地采購;而且,隨著目前麥當勞餐廳總數達1065家,在中國的采購規模是十年前的4倍,降低了采購成本;產品規;⿷,生產線的效率提高,成本進一步降低;另外,為配合此次促銷,麥當勞中國對每個餐廳經理提出成本節約獎勵機制。

  施樂生未對外公開此次促銷計劃的收支明細賬,但是低價顯然會刺激購買欲望。張家茵介紹,此次促銷將為麥當勞中國帶來超過5%的銷售收入增長,毛利率也會有提高。

  這種情況已在麥當勞海外推行的“1美元餐”中得到印證。

  目前,麥當勞在美推出了有麥香雞三明治、Pies(兩個蘋果餡餅)、沙拉、薯條、新地冰激凌等八種食品的一美元單品。這個業務類似于麥當勞在中國推出的6-7元甜品、小吃。

  美國當地的分析師介紹,一美元餐業務占據麥當勞銷售收入的14%,并對吸引客流并維持顧客忠誠度十分有效。

  特殊的經濟環境下,除了與消費者趨冷的購買意愿“作斗爭”,麥當勞還必須保持與對手較量的動態平衡。此前,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擴張一直以 “穩重”為原則。而競爭對手新增門店的速度一直給麥當勞以壓力。

  百勝集團旗下的肯德基2009年計劃在中國新增500家門店,目前其在中國的門店總數已超過2300家。

  施樂生表示,麥當勞在中國市場已進入快速擴張期。

  2009年,中國市場將成為麥當勞全球118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中新增門店最多的地區,麥當勞在中國計劃新增門店175家,按照麥當勞全球的計劃,這一數量將占到麥當勞全球新增門店數的17.5%。今年頭一個月,麥當勞中國已新增門店53家,完成2009年計劃的近30%。

  國內一家重要快速消費品公司董事長曾在2008年底放言,2009年是搶競爭對手地盤的好機會。麥當勞是主動向對手的地盤出擊,還是被動防守?答案施樂生最明了。

  來源:經濟觀察網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