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觀察南斯拉夫的改革,從五十年代起步,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南斯拉夫的改革是走在前面的,初期也有很大成效。至于后來出現問題,南斯拉夫走向解體,原因很復雜,不能完全歸罪于改革。從當時的形勢看,我們完全應該和他們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這次出訪一年之后,鐵托總統應邀訪華,中南關系實現了正常化。
到1978年12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通向世界的大門打開了。我們和歐洲的交往日益增多,我就是隨著這個潮流前行,最終走遍了歐洲。
對外友協20年:見證中歐關系的進步歷程
從1990年擔任對外友協副會長起,19年來,民間外交成了陳昊蘇的主要工作。一開始他負責歐洲事物,對各國情況了解漸深,見證了中歐關系的曲折進程。
新中國剛成立,第一個就與蘇聯建交。中國派了很多青年人去蘇聯學習,其中一部分人回來之后,成了國家和重要部門的領導人。60年間,中國和蘇聯(后為俄國)的關系走過曲折的道路。中國開始搞社會主義建設,蘇聯給了很多援助,中國工業化的基礎,是那時候奠定的。中間有30年時間,中蘇關系非常緊張。到1989年,鄧小平和戈爾巴喬夫會談,明確提出“結束歷史,走向未來”,他用一種東方人的智慧,把過去的一頁翻過去,開始了新的一頁。盡管遭遇蘇聯解體的劇變,中俄雙方仍然把握住面向21世紀的重大歷史機會建立起平等互信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應該說,這是60年來兩國不間斷的溝通結下的碩果。
中國和東歐的關系也經歷過曲折。東歐曾屬于社會主義陣營,1949年,中國就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建交。后來,中國理解并尊重東歐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發展道路。比較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出現“布拉格之春”運動,蘇聯出兵干涉,中國明確表示反對。大國不能把自己的政策強加于小國,否則就會與社會主義的原則相背離,也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現在東歐國家選擇回歸歐洲,我們當然表示理解,并與之發展平等合作關系。總的來說,中國堅持了人類進步的理想。
中國和西歐發展關系起步稍遲,后來加速前進。1950年9月14日,中國和瑞士建交。1964年1月27日,西歐最大國家法國和我們建交,產生了轟動性影響。英國雖然很早就和中國建立了代辦級的外交關系,但很長一段時間關系沒有提升,1972年才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30年前,我第一次去歐洲的時候,中國和歐洲關系的改善形成一股很強勁的勢頭。
1975年,中國和歐共體(歐盟的前身)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當時,由9個國家組成。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共體發展成為歐洲聯盟。之后,經過了三次東擴,有很多國家陸續加入進來。現在,歐盟已經有27個成員國。2001年,中國歐盟協會成立,我擔任會長。可以說,中國歐盟協會是由中國最關心、理解歐洲一體化事業的人組成的團體。2005年,對外友協組織了系列活動,紀念中國與歐共體建交30周年。
中國:做得好說得也好
對于最近撲朔迷離的中法關系,陳昊蘇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真理要經過檢驗,友誼要經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