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兆祥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外需減少,凸顯出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內需包括兩個部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應該看到,投資需求能否擴大,企業擴大再生產能否持續,歸根結底取決于投資回報。換言之,就是取決于投資生產的產品能否賣得出去,能否轉化成消費。而消費取決于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又與城鄉居民的穩定就業密切相關。只有實現就業,廣大城鄉居民才有錢花、敢花錢。從這個角度講,保就業與保增長互相促進,擴大就業是經濟增長之本,保就業方能保增長。在當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在保增長中尤其應當注意把保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徑。
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和失業者的培訓力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向就業難群體和失業勞動者提供就業服務。主要思路是,把對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者的救助與對他們的職業教育結合起來,對其提供免費職業教育。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者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勞動技能提高了,就業、再就業的機會必定增加。
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規模雖小,但一般資本有機構成低,吸納就業多,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要求相對較低。目前,中小企業吸納了我國75%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員。擴大就業,必須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口增速下滑、經濟增速趨緩,許多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這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問題。有關方面應從啟動資金支持、改善融資條件和稅收優惠減免等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在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注意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人口眾多,又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因而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必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雖然意味著整個產業的資本和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簡單勞動的占比越來越低,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搞高精尖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相對來說技術含量較低,但并非都是落后產業,比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即使一些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向國際產業鏈的高端延伸。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與調整產業結構并不矛盾,相反,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依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還能夠為實現更高層次的產業升級奠定技術、資金和人才基礎。
把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老問題。今年是高校畢業生數量最多的一年,經濟增長放緩又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了新的不利影響。從國家長遠發展考慮,對于大學畢業生這一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專業知識的特定人群,應制定特殊的就業政策,將其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當前,應切實貫徹落實好國務院就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的7項措施,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人民日報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