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 岳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量房貸利率七折政策終于塵埃落定。我們看到,盡管在經過多年的金融改革之后,我國的銀行業整體水平已經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但其監管環境和自身水平仍有很多亟待提高的地方。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亟需提高商業銀行自主定價能力。
商業銀行改革的成果是顯著的,現在它們普遍具有了風險控制的意識,這是一個進步。同時,它們也在努力向著市場化方向發展。監管層在為它們創造這樣的市場、政策環境。
比如近年來監管層對政策進行了大量的梳理,一些不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法律、法規被廢止或修訂,束縛商業銀行市場化的枷鎖被解除。目前仍有涉及商業銀行的法律、法規即將被廢止。
面對這樣的環境,商業銀行顯得有些不大適應。
就拿存量房貸利率七折優惠來說,這完全可以看做是央行對商業銀行利率管制的放松,同時也給了它們相對寬廣的市場操作空間。
但面對利率管制放松這樣的政策利好,大型商業銀行卻普遍感到了茫然。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就是商業銀行自主定價能力的缺失。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監管層適時適度放權給商業銀行,讓它們在市場化浪潮中成長。
第二,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程度還處在初級階段,真正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商業銀行為數不多。
商業銀行為何對存量房貸七折優惠舉棋不定、猶疑不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即將被擠壓掉的150—200億元的利潤。
這是由目前商業銀行盈利模式仍然比較單一,利差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所決定的。
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追求和關心利潤,原本無可厚非,但這種對于利差的高度敏感背后透出的則是銀行盈利模式的簡陋。
對于現代商業銀行來說,吃利差實際上是一種相當初級和原始的盈利模式或利潤來源。所以,在金融市場發達、成熟的國家,銀行的利潤來源普遍更仰仗大量更具技術和服務內涵的中間業務,而非簡單的利差。
相比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更加具有自主創新精神,它們的中間業務開展的也是如火如荼。以招商銀行為例,去年上半年非利息凈收入為46.25億元,增幅高達65.65%。
在經過金融改革之后,中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在規模上已經躋身世界同行的前列,但距離真正的市場化仍然相當遙遠。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做活中間業務、做好信貸業務,這才是國內商業銀行市場化發展的目標。
最后,回到存量房貸的話題上來,在銀行業日益開放和市場化的今天,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商業銀行必然要處處為客戶著想,否則,失去的不僅是市場,還有發展機遇。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