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日益顯現,裝備制造業也不例外。沈陽是我國老工業基地,同時也是著名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沈陽裝備制造業逆市而上,2008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800億元,同比增長23.2%。
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遼寧省、沈陽市近年來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戰略抉擇,也得益于沈陽市各個裝備制造業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懈努力。其核心,一是搞好技術創新,占領高端產品市場;二是實施人才戰略,占領高端人才市場。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
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使這個冬天格外寒冷,而遼寧沈陽裝備制造業卻笑傲寒風:2008年,沈陽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800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占該市工業比重上升至46.6%。裝備制造業效益也比較可觀,僅鐵西區裝備制造業就實現利潤30億元,同比增長90%。
沈陽裝備制造業,是怎樣實現逆勢上揚的?
手有訂單心中不慌
記者從沈陽機床集團、北方重工、沈陽鼓風機集團、沈陽遠大集團等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了解到,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針對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些企業開始突出抓訂單、簽合同、收貨款,訂單基本飽滿。
“從2008年9月起,我們集團的主要領導和銷售人員就深入到全國各主要市場,加大市場營銷力度,以搶占更多市場。”北方重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耿洪臣說。目前,北方重工數百名銷售人員活躍在市場第一線,抓訂單、保合同,回籠貨款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對我們這樣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處于行業領軍地位的企業來說,機遇遠多于危機。”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常務副總王昌緒說,“目前我們2009年訂單飽滿,現在都已經著手拿2010年、2011年的訂單了。”
沈陽機床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該集團的產品訂單已超過50億元。由于普通機床是批量流水線生產,不需訂單,50億元訂單全部是數控機床。
一抓科技二抓人才
受危機影響較大的企業,多是缺乏自主創新、生產經營粗放型的企業;真正破產、倒閉的基本都是依賴外向型加工、缺乏競爭力的企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盧柯分析。
“現在,我們企業就做兩件事兒,一是搞好技術創新,占領產品高端市場;二是實施人才戰略,占領本行業高端人才市場。可以說,任何一次市場的低谷,都是企業崛起的良機。”王昌緒說。
1月4日凌晨,在沈陽鼓風機集團公司裝配車間,經過50多名工人日夜緊張組裝,百萬噸乙烯裝置用裂解氣用壓縮機組組裝成功。這是一臺天津石化訂購的大型設備,是填補國內生產空白、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能制造的世界級產品。沈鼓集團黨委副書記鄧長輝說:“進軍高端新領域,進軍國際先進水平,用世界級產品應對世界金融危機。”
2008年,沈陽新增全斷面掘進機等28個世界級產品——這也許可以解釋,沈陽裝備制造業逆市崛起的原因。
“市場低迷時期,也是最容易引進高端人才的時機。”王昌緒說,“由于市場不景氣,美國等世界著名的電器制造企業高層人才閑置。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在去年第三、第四季度,高薪引進了一批國際一流的高精尖人才。”
政府扶持不可缺位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支持,尤其是在當前的困難時期。
“要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面臨的經濟困難,引導企業堅定發展信心,沉著應對挑戰,把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曾維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
鐵西區是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為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難題,該區積極幫助企業牽線搭橋,通過舉辦銀企對接會等形式,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同時,設立了裝備制造業工業發展基金和信貸擔保基金,鼓勵和引導投融資機構為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投融資。同時,該區還投資10億元加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基礎設施建設。
沈陽還加快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培育與發展,為裝備制造業企業建設公共平臺。他們把分散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的科技基礎資源,通過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進行戰略重組和系統優化,搭建起公益性、開放性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創新提供有效的科技平臺支撐。
同時,沈陽還加大了對重大科技專項的扶持力度。市財政安排資金1.5億元,用于支持特高壓輸變電、盾構機、大型乙烯裝置等重大成套設備。投入近5000萬元,支持產業帶公共服務平臺和25個企業技術中心建設。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