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行建
就在國內成品油價格在千呼萬喚中,終于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從147美元的歷史高點大跳水而松動后不久,2008年12月19日上海,中國最大并最具商業味道的城市,居然上演了一出由中石油和中石化雙雄導演的價格大戰,93號汽油每公升的價格,足足比北京便宜0.7元。
這七角錢,很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前不久站出來說中國成品油價格不高的專家們臉上。
上海市場成品油的價格下降,讓我想起2008年地產老大萬科的降價。
2008年是中國房地產業的調整年,價格從前兩三年的飛漲行情中跌落,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由此對國民經濟以及鋼鐵水泥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萬科在年中選擇在幾個城市率先大幅度降價,一方面使業內愕然,同時也引起了強烈反響:即使同樣是消費者,沒有買房的盼望降價之火越燒越旺,而已經購買了萬科降價樓盤的則大鬧售樓處。
筆者想指出的是,作為行業老大的降價行為,說明這個行業有問題,而不是一家企業的問題。中國房地產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由于全球經濟形勢發生大變,調整也好,降價也好,可以說都是必然的舉措。萬科當然知道率先降價會將自己置于行業公敵的位置,作為行業老大也更愿意維護行業穩定,并且先行購房人會非常不滿,但王石也知道,萬科別無選擇,因為行業有問題。
試想,之前有多少“任大嘴”說中國的房價不高,還有人不顧學者的臉面,與人打賭呢!
同理,我們來看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問題。行業的壟斷者本來是沒有降價的理由和必要的,如果降價了,一方面說明他們另有隱情,再一方面就說明行業有問題。要知道萬科雖然是行業老大,但是它的市場份額還很低。相比萬科等房地產企業,國內成品油方面的壟斷者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國家發改委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擋箭牌:價格是由發改委定的,而房地產企業的價格可以自己定,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市場與管制的區別。而發改委也擁有一批相當水準的專家:他們告訴我們,即使是非2008年底的國內成品油價格,我們依然只比美國貴,不僅遠低于歐洲大陸,而且,連日本韓國,香港臺灣這些周邊的國家也好,地區也好,我們的價格都還非常便宜。這些都是事實,我們無可辯駁。
我也清楚記得,在國際原油價格向著147美元沖刺的時候,中石化每每談起它的煉油業務板塊虧損如何巨大,數百億元計。并且能夠成功地說明國家財政部向它發放補貼。許多公眾從這種渠道得到這些消息,甚至是我的幾位長輩,都對中石化的命運充滿關注。
但是,他們可否知道在過去的每一次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中,每到波峰的時候,對于中石油來說,都是它利潤最高的時候嗎?這一點,我們從來沒有看到石油廠家站出來說話。
還有,作為曾經市值全球老大的中石油,它的利潤與BP,美孚等國際石油巨頭相比并不遜色多少,但是,如果看員工總數,我們就會發現中石油員工人數數倍于國際競爭對手,自然,人均利潤率就不可能在同一層面了。
這些,中石油、中石化是不會告訴公眾的,但是,你可以看他們的財報,誰讓他們上市了呢?
再回到成品油價格降價這件事情上來,上海的油價可以比北京的價格每公升便宜0.7元,而最近北京的一些中石油加油站也自行降價0.3元,到底是像某位資深財經評論人說的“正常促銷”,還是在正常處有不正常的地方?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些很正常。成品油降價的先發難者是中石油,它在終端方面相比中石化處于劣勢位置。挑戰者最通常的辦法就是價格戰。
這些都很明白。
問題在哪里呢?
就在壟斷這個問題上。
因為是壟斷,企業的低效率,消費者必須買單;企業炒無期的套期保值期貨失敗,也需要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又因為企業的大股東是國家,政府某種程度上存在著被動與企業“串謀”的可能,他們還可以操縱輿論,甚至可以使用“斷供”等手段威脅政府。
作者郵箱:pk-qiyeji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