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娜報道
“家電下鄉”可能是這個冬天對家電制造企業最溫暖的詞匯,然而中標企業品牌眾多,魚龍混雜。不僅如此,售后服務的瓶頸也在影響著這一好政策的實際執行。
在此次家電下鄉的巨額招標中,目前國內一二級家電市場流通的主流家電品牌僅10家左右,并且隨著近年來的市場整合,前4個品牌均占了整個市場50%以上的份額。面對如此之多的中標品牌,難免不令人生憂。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對記者分析說,中標企業名單中不僅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一些漸被人們遺忘的老品牌也卷土重來,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品牌也赫然其上。尤其是在洗衣機和電冰箱行業,很多中標品牌是第一次亮相。看似有意拉低“家電下鄉”入選門檻,給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其實卻是給農村家電市場帶來隱患,“家電下鄉”成為地方小品牌在農村市場大行其道的通行證。
“農村市場情況復雜,而中標企業良莠不齊,企業能否提供可靠的質量保證和完善售后服務事關農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和整個家電下鄉工程的建設和發展。”陸刃波對記者表示出了這樣的擔憂。
“能下鄉的產品必定是能讓農民用著安心,用著有保證的產品。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特別是面對物質條件不寬裕的農村消費者,過硬的質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務是其得以立足的根本。如果在農村出現不比技術,比價格;不看創新,只模仿的‘山寨家電現象’,惡性競爭的后果會使政府、企業、農民共同失望。”陸刃波說。
農村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消費差異性不強,注重產品實用性,消費心理從眾性強,品牌識別力差。這使“不靠質量,靠價格”的一些品牌有了很大的可乘之機。但當質量問題暴露后,農村落后的交通條件又會給售后維修帶來種種不便。
“像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件將成為家庭中重要的一員,甚至是娃能否娶回媳婦的重要砝碼,由不得農民不慎重,萬一壞了,服務跟不上,只能用拖拉機拉出山修,或者找人背下山修理,這就變成一件極其鬧心、堵心兼窩火的事了。”數字華夏(北京)營銷傳播機構首席顧問姜培峰對記者一語道出農民心聲。
“服務不僅要進村,更要上門。這也是最考量家電下鄉是否下工夫的一個關鍵指標。”姜培峰說。
“對家電企業而言,只有兩個辦法,一是保證產品長期不壞,耐用度極高;一個是保證自己的服務通道遍及城鄉,沒有金剛鉆,千萬別攬瓷器活。出了問題,能夠趕緊進村,還要爭取上門服務。否則,如果幾千元買回一個比親老子還難侍候的家伙,農民的辦法可能只有一個——還是扇扇子吧,別買了。”姜培峰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