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14日宣布自1月1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60元。一個月內兩次調價,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初見成效。
價格再度下調
此次是我國自2008年12月19日啟動完善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后再次下調成品油價格,距離上次大幅度降低成品油價格相距僅隔27天,調整頻率之快,為近年罕見。
“目前的降價頻率和幅度都是沒有問題的。”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處處長陳強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就整個產業來看,這對中石油中石化都不利。但由于此次調價對煉油毛利影響不大,可能對中石化影響會稍微小些。具體影響程度要看各自的產品結構了。”
中金公司分析員張金濤認為,“本次調價相當于煉油毛利下調1.5美元/桶,調整后國內典型煉廠煉油毛利將回歸5至8美元/桶的正常范圍”。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也直接壓縮了營銷業務的毛利空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告訴本報記者,此次油價下調正如發改委所解釋的那樣:“按照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與國際油價相比,仍有一定的降價空間,為此,國家決定相應下調成品油價格。”
“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這意味著今后國內燃油價格對國際市場的反應將更加靈敏。”周大地表示,不到一個月,我國兩次下調成品油價格,且第二次降價幅度僅為每噸100多元(相當于零售價格每升下調1角多),這說明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方案正在被嚴格執行。
中石化方面表示,將嚴格執行國家定價。中石化目前已經形成價格調整的相關機制,一接到國家有關價格調整的通知,公司就會立刻著手安排,并嚴格執行,各層有關領導會親自監督價格調整到位。
靈活的價格競爭
從去年年底開始,兩大石油巨頭在部分地區加油站出現自行降價的風潮。
2009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稱,國內油品零售價由“允許上下浮動8%”變為“實行最高零售價”,取消最低限價。此方案為兩大巨頭的“價格戰”鋪平了道路。據新華網消息稱,隨著降價地區和降價幅度不斷擴大,降價幅度較大的上海地區與基本沒有降價的北京地區93號汽油價差一度達到每升0.7元。
北京市一出租車司機余師傅告訴本報記者,他平均一天要使用四十幾升汽油,每天花在汽油上的錢就要好幾百元。現在油價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每個月也能節省一二百元錢,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中石油、中石化部分地區加油站自行下調價格促銷,主要是為了應對經濟下滑所導致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處處長陳強認為,“和其他商品一樣,石油價格也要遵循市場規律。”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客觀上減輕了用油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也是符合當前拉動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取向。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與之前成品油零售商在國家公布的基準價基礎上上下浮動8%相比,新的價格機制僅設定“最高零售價”無疑為成品油零售市場打開了自由調價的空間,未來各地加油站調價很有可能成為常態。
“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時候,國內成品油價格會隨之下調;但如果國際經濟復蘇,國際原油價格回升,國際成品油價格也會作出向上的調整。”對此,周大地提醒消費者應該有更加充分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相關專題: